历史沿革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学系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建校初期,学校分别在北京沙滩(原北京大学地质馆)、端王府夹道(原北京大学工学院)和河北宣化地质学校三处办学。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委员会,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四光任筹委会主任。1952年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夹道举行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学校决定每年的11月7日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校庆日”。1952年12月24日,政务院任命红军老干部刘型为北京地质学院首任院长,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尹赞勋教授任副院长。1954年后陆续迁入北京西北郊学院路新校址。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时间中,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迁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汉,并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原北京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两地办学,总部设武汉。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武汉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2010年9月,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参与组建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办学条件截至2013年5月,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学生6.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5万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800余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3.9万余人,各类留学生400余人。院系设置学院(课部)代码本科专业学制备注地球科学,学院070601地质学四年国家理科基地,兼有二学位(2010年批准)070602地球化学四年070701地理科学四年(暂缓招生)07070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四年资源学院080105资源勘查工程四年部工科基地,兼有二学位(2010年批准)080102石油工程四年071001海洋科学四年110304土地资源管理四年080108S煤及煤层气工程四年2005年批准材料与化学学院070302应用化学四年071302材料化学四年080205Y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年工科引导目录环境学院08080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四年070401生物科学四年081001环境工程四年080109S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四年2006年批准工程学院080104勘查技术与工程四年080703土木工程四年080303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四年(暂不招生)081002安全工程四年080106Y地质工程四年2010,1批准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070801地球物理学四年070704W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四年目录外专业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080401测控技术与仪器四年08030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年080602自动化四年080603电子信息工程四年080604通信工程四年080316工业设计四年经济管理学院110201工商管理四年兼有二学位110202市场营销四年110203会计学四年110206旅游管理四年11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年110204财务管理四年2004年批110104工程管理四年2004年批020101经济学四年兼有二学位,(2005年批准)020102国际经济与贸易四年071601统计学四年2004年批外国语学院050201英语四年信息工程学院070703地理信息系统四年080901测绘工程四年080611W软件工程四年目录外专业080902W遥感科学与技术四年2005年批准080609Y信息工程四年2008年批准数学与物理学院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四年070201物理学四年070102信息与计算科学四年体育部040203社会体育四年2005年招生珠宝学院080208W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四年目录外专业050408艺术设计四年宝石设计方向艺术与传媒学院050302广播电视新闻学四年050408艺术设计四年050401音乐学四年公共管理学院110301行政管理四年兼有二学位(2005年批准)030101法学四年110302公共事业管理四年马克思主义学院030404思想政治教育四年2004年批准计算机学院0806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080613W网络工程四年2004年批准071205W信息安全四年2005年批准李四光,学院创新人才培养2+1+1模式2012年设立,与中科院合办学科建设学校大力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导的学科体系。在继续巩固地学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与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纳米、材料、生物、能源、环保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分层次、分阶段地推进国家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建设,改善学科结构,构建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学科生态系统,显著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截至2013年10月,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导的学科体系初步建成。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两个专业全国排名第一,被列为自然科学、理学A级以上学校。学校现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与“地质学”2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有17个学院(课部)、60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硕士学位授予点12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具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艺术硕士(MFA)、法律硕士(J.M)、资产评估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包含19个专业工程领域。2005年,新增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文科博士点申报方面取得了突破。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湖北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门类代码、名称学科代码、名称自设学科代码、名称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7,理学0707海洋科学0708地球物理学0709地质学0709Z1宝石学0709Z2地球生物学0709Z3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0709Z4水文地质学08,工学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14土木工程0815水利工程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Z1资源,产业经济0818Z2资源与环境遥感0818Z3地学信息工程0818Z4地质装备,工程082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Z1资源与,环境化学0830Z2环境生物与生态技术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门类代码、名称学科代码、名称自设学科代码、名称02,经济学0201理论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3,法学0301法学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4,教育学0401教育学05,文学0502外国语言文学0503新闻传播学07,理学0701数学0702物理学0703化学0705地理学0707海洋科学0708地球物理学0709地质学0709Z1宝石学0709Z2地球生物学0709Z3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0709Z4水文地质学0710生物学0712科学技术史0713生态学0714统计学08,工学0802机械工程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4土木工程0815水利工程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Z1资源产业经济0818Z2资源与环境遥感0818Z3地学信息工程0818Z4地质装备工程082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Z1资源与环境化学0830Z2资源生物与生态技术0835软件工程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09,农学0903农业资源与环境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202工商管理1204公共管理13,艺术学1305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地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教学成果学校历年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时间成果名称获奖类别等级主要完成人1989地质类,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成果国家教学成果奖优秀奖电法勘探,课程教学组,张桂青,刘崧,潘玉玲,1989结合地质专业特点,改革,体育教学国家教学成果奖优秀奖体育部,胡燕生,张雪芹,朱发荣1993以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创建一流的,《岩石学》,课程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游振东,叶德隆,王方正,钟增球,朱勤文1997构造地质学,(教材)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朱志澄,宋鸿林,李智陵,郭颖,李德威,1997实现零的突破,开创宝石教育的先河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颜慰萱,李娅莉,薛秦芳,亓利剑,袁心强,2001土木工程(岩土)专业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唐辉明,林彤,李云安,吴诗鑫,程祖依2001国家理科基地,地质学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李昌年,杜远生,欧阳建平,金振民,刘世勇2005创新型地质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潘懋,郑海飞,赵连泽,于在平,李昌年2005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野外地学实验室开放建设及辐射功能研究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赵温霞,章泽军,曾广策,,李方林,李昌年2005地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赵鹏,大,吕新彪,欧阳建平杜远生,李正元2009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李文鑫,许晓东,刘建清,康灿华,陈,飞,徐跃进,刘茂林,吴,平1989地质类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成果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电法勘探课程教学组,张桂青,刘崧,潘玉玲1989结合地质专业特点,改革体育教学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体育部,胡燕生,张雪芹,朱发荣1989面对未来世纪,培养开创型人才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张本仁1989综合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赵鹏大,陈钟惠,杨巍然1989提高野外地质教学实习质量,建设,地质工程师,的摇篮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谭应佳,郭铁鹰1989深化改革,开拓前进,将应用化学系建成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体制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姚俊安1989学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张人权,许绍倬,高云福1989研制开发仪器设备,增强教学科研能力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李建设,孙连发,吴百一1989教书育人,积极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谢兴武1989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探索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霍绍周1993以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创建一流的《岩石学》课程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游振东,叶德隆,王方正,钟增球,朱勤文1993开展系列评优,强化基层一线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陈钟惠,张桂珍,梁志,魏振兰,王晓明1993地质工科艰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大力加强以稳定专业思想为主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汤凤林,姚金素,谭义贤,谢志华,曾鹤陵1993关于教学与科研,生产三结合的研究与实践--石油系,河南油田,三结合基地建设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田世澄,郝东恒,孙永,传,张树林,赵彦超1993“地球化学与勘查”专业建立专业教学实习环节的探索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朱有光,李泽九,谷晓明,蒋敬业,马振东1993坚持,《大纲》,教学目标,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总体水平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曹亚军,刘心全,丁爱政1993提高地矿类,《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叶牡才,许小平,谢兴武,张一球1993教学评价,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梁啸吟,瞿蓓敏,陈琼1997构造地质学(教材)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朱志澄,宋鸿林,李智陵,郭颖,李德威1997实现零的突破,开创宝石教育的先河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颜慰萱,李娅莉,薛秦芳,亓利剑,袁心强1997地质类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及提高学生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刘天佑,潘玉玲,万乐,詹正彬,顾汉明1997跨世纪地学人才智能结构优化的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马昌前,傅安洲,唐仲华,李长安,赵俊明1997机械设计电教教材编制和教学优化的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秦婉芳,谭义贤,何圣熙,赵鹤林,孟科1997理论力学,CAI软件的研究与应用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张建民,蒋国盛,张莹,白景岭,姚正学1997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魏振兰,刘杰,吴太山,戴庭勇,胡长华2001土木工程(岩土)专业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唐辉明,林彤,李云安,吴诗鑫,程祖依2001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工程图学,教育模式实现图学教育的现代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王巍,钱可强,吴志军,方兴,周琴2001国家理科基地地质学专业点,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李昌年,杜远生,欧阳建平,金振民,刘世勇2001“外生存体验”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意义的研究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董范,张志坚,桑祖南,刘亚非,周云2001中俄高校合作教材,《岩心钻探学》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汤凤林,蒋国盛,杨凯华,冯德强,鄢泰宁2001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建设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郑贵洲,郭际元,黄晓萍,王琪,曾文2001培养具有地质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研究与探索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王焰,新,程胜高,梁志,蔡鹤生,刘杰2001应用地球物理,专业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姚姚,张胜业,王兴,潘玉玲,段梅英2001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及CAI在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孙立鹏,饶建华,邓群,蔡建平,曾小慧2001桩基计算机模拟教学试验仿真系统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蒋国盛,汪国香,段隆臣,陆,洪智,吴翔2001工科化学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金继红,夏华,何明中2001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古生物地史学》,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更新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杨逢清,龚淑云,张雄华,冯庆来,卢宗盛2001《离散数学》,网络辅助教学,及,试题库,系统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蔡之华,薛思清,吕维先,赵蔓,罗忠文2001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陈金银,成中梅,史元盛,牛雅莉,朱增荣2005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野外地学实验室开放建设及辐射功能研究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赵温霞,章泽军,曾广策,李方林,李昌年2005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杜远生,刘世勇,杨坤,光,李昌年,欧阳建平2005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填图系统(教学版)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吴冲龙,刘刚,汪新庆,赵温霞,李伟忠2005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及其评估模型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赵晶,王菁,张峰,于志平2005地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赵鹏大,吕新彪,欧阳建平,杜远生,李正元2005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体系与素质特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吴信才,杨伦,郭际元,郑贵洲,黄晓萍2005《现代晶体化学》,(教材)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陈敬中,孟大维,吴秀玲,何涌,赵珊茸2005国外地质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赖旭龙,金振民,鲍征宇,曾广策,王华2005环境生态意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与途径研究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王焰新,罗泽娇,张首丽,庞岚,王群英2005新型地质工科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吕新彪,王华,张吉军,兰廷泽,郭秀蓉2005编写面向21世纪《岩石学》教材构建现代化岩石学课程教材新体系(教材)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桑隆康,路凤香,邬金华,廖群安2005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与途径研究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姚光庆,王华,兰廷泽,关振良,赵彦超2005概率统计,面向21世纪改革探索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谢兴武,刘安平,李宏伟,沈远彤,赵晶2005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蔡建平,周琴,李波,孙立鹏,王巍2005理工类专业课,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改革出路研究--以,石油地质学,课程为例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徐思煌,袁彩萍,马立祥,陈振林2005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研三结合实践基地建设研究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李江风,张丽琴,渠,丽萍,刘建华,王占岐2009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李文鑫,许晓东,刘建清,康灿华,陈飞,徐跃进,刘茂林,吴平2009地质学品牌专业建设与特色人才培养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杨坤光,杜远生,王家生,徐士元,尹翠芬2009地史,古生物,4合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龚一鸣,童金南,杜远生,谢树成,冯庆来2009地质类理工科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与途径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欧阳建平,杨伦,李鹏翔,袁晏明,张先进2009面向西部优秀地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张锦高,傅安洲,万清祥,刘世勇,庞岚2009Metamorphic,Petrology,变质地质学,(教材)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oger,Mason,桑隆康2009发挥传统优势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相关新专业的成功拓展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王华,姚光庆,李江风,解习农,焦养泉2009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系列课建设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张胜业,姚姚,刘天佑,潘玉玲,李大心2009我国珠宝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薛秦芳,袁心强,李娅莉,陈美华,李立平2009石油工程专业,油藏地质类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与新型人才培养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姚光庆,徐思煌,谢丛姣,蔡忠贤,周锋德2009促进学科交叉,构建“地下水与环境”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与平台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马腾,王焰新,李义连,杨伦,潘欢迎2009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系统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李门楼,郭嘉,张俐,柯小玲,叶静2009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改革及综合实验课建设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赵中一,鲁立强,李季,何明中,杨冠青2009舞龙运动,引进高校体育教学课堂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研究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胡凯,杨汉,蔡楚元,金连坤,熊昌进国家精品课程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结晶学,及,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学管理学变质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概论户外运动地球化学省部级精品课程分析化学VisualC++程序设计大学物理资源信息系统宝石学地球科学导论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大学英语线性代数油气储层地质学物理化学岩石学大学化学高等数学矿床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地理信息系统机械设计基础财务管理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普通地质学师资力量截至2013年5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205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183人,教授420人,副教授497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5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1人,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4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累计入选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8人。2008年,该校成秋明教授继该校赵鹏大院士之后,成为荣获国际数学地质学会最高奖——克伦宾奖的第二个亚洲人。2010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名单团队名称带头人所在学校宪法与行政法,教学团队姜明安北京大学生理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管又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课程建设教学团队郭传瑸北京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陶,澍北京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学团队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伊志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团队郑杭生,/,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孙宏斌清华大学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华成英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团队朱颖心清华大学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学团队黄天佑清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卢,苇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专业,平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杨,浩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学,教学团队强,文江北京科技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张士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纪越峰北京邮电大学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团队乌云娜华北电力大学生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谭天伟北京化工大学昆虫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彩万志中国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杨汉春中国农业大学森林经营管理,教学团队彭道黎北京林业大学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郑彩霞北京林业大学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王新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教育史教学团队张斌贤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团队欧阳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本科教学团队郭,鹏北京语言大学财政学专业,教学团队李俊生中央财经大学法律史教学团队朱,勇中国政法大学运动心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张力为北京体育大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团队韩,力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动力专业课程教学团队陶,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团队许晓革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团队侯义斌北京工业大学神经病学,教学团队贾建平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教学团队李仲智首都医科大学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何书元首都师范大学经济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张连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团队高晓虹中国传媒大学美术学专业,教学团队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外交外事翻译教学团队范守义外交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团队刘,梦中华女子学院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艺工结合教学团队刘元风北京服装学院多媒体艺术教学团队李一凡北京印刷学院日语翻译,方向课程教学团队邱,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民族器乐,教学团队张维良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团队高,镀北京舞蹈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刘业辉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世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鞠美庭南开大学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张金利天津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王,瑞天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赵,征天津科技大学药理学教学团队娄建石天津医科大学基础日语,课程教学团队修,刚天津外国语学院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姚家新天津体育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傅连仲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薛,威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自动化工程教学团队孙鹤旭河北工业大学蒙古族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孟克吉雅内蒙古大学世界史,教学团队姜桂石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诊断学,教学团队布仁,达来内蒙古医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李志义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魏晓文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课程教学团队左,良东北大学软件开发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朱志良东北大学船艺教学团队刘正江大连海事大学工程管理教学团队刘亚臣沈阳建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学团队尚,红中国医科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团队杨丽珠辽宁师范大学证券投资学,教学团队邢天才东北财经大学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蒋锦标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Java系列课程组教学团队温,涛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团队滕利荣吉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团队徐家宁吉林大学仪器专业系列课程与,创新实践,教学团队林,君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教学团队潘保芝吉林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教学团队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姜会林长春理工大学植物保护,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李,玉吉林农业大学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团队郭黎利哈尔滨工程大学行政管理核心课程精品化建设教学团队何,颖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刘敬圻黑龙江大学外科学,教学团队姜洪池哈尔滨医科大学社会医学,教学团队吴群红哈尔滨医科大学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王喜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隋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教学团队刘永建大庆石油学院预防医学,骨干课程教学团队姜庆五复旦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顾钰民复旦大学宝石学教学团队廖宗廷同济大学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洪嘉振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江志斌上海交通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团队张志愿上海交通大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群教学团队陈智高华东理工大学轻化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何瑾馨东华大学自然地理教学团队郑祥民华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团队张春柏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法语,教学团队曹德明上海外国语大学政治经济学,教学团队何玉长上海财经大学软件工程主干课程教学团队骆,斌南京大学电工电子实践,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胡仁杰东南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黄晓明东南大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宋爱国东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屠世浩中国矿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过伟敏江南大学生态学教学团队胡,锋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高向东中国药科大学工业设计教学团队李亚军南京理工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王成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定量方法,课程群教学团队刘思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团队晏世雷苏州大学水泵及水泵站,教学团队刘,超扬州大学电气类专业主要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孙玉坤江苏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周作民南京医科大学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汪,悦南京中医药大学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韦,巍浙江大学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来茂德,/,夏强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沈其君宁波大学自动化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姜周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高,玉浙江师范大学统计学专业,教学团队李金昌浙江工商大学森林保护学,教学团队张立钦浙江林学院财政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团队钟晓敏浙江财经学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周国忠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鞋类专业教学团队施,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谢国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刘业政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赵,韩合肥工业大学天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向守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课程教学团队缪柏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团队杜先能安徽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刘泽功安徽理工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程备久安徽农业大学分析化学教学团队王,伦安徽师范大学土木建筑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孙道胜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中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彭代银安徽中医学院海洋科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曹文清厦门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郑传芳福建农林大学轮机工程,学科教学团队杨国豪集美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于良春山东大学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胡金焱山东大学海洋化学,课程教学团队杨桂朋中国海洋大学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管志川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图学类课程教学团队王兰,美山东理工大学公共课教育学教学团队李剑萍聊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张宪省山东农业大学德育原理课程教学团队戚万学山东师范大学化工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魏新利郑州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秦耀辰河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张永振河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高建良河南理工大学工程力学,教学团队原,方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程功臻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刘耀林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教学团队罗以澄武汉大学社会保障学,教学团队赵,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础物理课程教学团队熊永红华中科技大学电机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陈乔夫华中科技大学生物技术特色专业教学团队余龙江华中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团队陈汗青武汉理工大学矿物岩石学,教学团队马昌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下水与环境教学团队王焰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态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曹凑贵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教学团队黄巧云华中农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朱长江华中师范大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余厚全长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李咸善三峡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跨学科教学团队李亚伟武汉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张,珩武汉工程大学院士名录在校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赵鹏大金振民殷鸿福翟裕生於崇文张本仁莫宣学高山王成善在校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4人)赵鹏大汤凤林桑隆康鄢泰宁在校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1人)赵鹏大在校俄罗斯工程院院士(2人)汤凤林李砚耕兼职院士(12人)袁道先张宗祜金庆焕常印佛刘光鼎刘广润张国伟郑绵平汤中立苏义脑欧阳自远杨文采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生中的“两院”院士(31人)李廷栋区域地质学家张彭熹盐湖地球化学家刘宝珺沉积学家孙大中前寒武纪,地质学家马宗晋构造,地震地质学家及减灾专家秦蕴珊海洋地质,学家傅家谟有机地球化学,家及沉积学家马瑾构造地质学家张本仁地球化学家殷鸿福地质,古生物学家欧阳自远地球化学家天体化学家汪集旸地热学家张弥漫古生物,地层学,家及古脊椎动物学家叶大年矿物学家戎嘉余地层古生物学家程国栋冰川冻土,学家陈旭古生物与地层学,家钟大赉构造地质学家金振民构造地质学家杨文采地球物理学家卢耀如水文地质,学家及,工程地质,学家胡见义石油地质学家汤中立矿产勘察专家及矿床地质学家郑绵平矿床地质学家及盐湖学家金翔龙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学家马永生石油地质学家莫宣学岩石学家高山地球化学舒德干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王成善地球化学金之钧石油地质学曾在该校任教的“两院”院士(17人)冯景兰矿床学家及工程地质学家尹赞勋古生物学家及地质学家袁见齐矿床学家傅承义地球物理学家及,地震学,家秦馨菱地球物理学家及地震学家池际尚岩石学家马杏垣构造地质学家及地震学家张炳熹矿床学家涂光炽矿床学家及地球化学家郝诒纯地层古生物学家曾融生地球物理学家及地震学家刘光鼎海洋地质学家及地球物理学家丁国瑜第四纪地质,学家及地震地质学家刘宝珺沉积学家马宗晋构造,地震地质学家及减灾专家金翔龙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学家胡见义石油地质学家杨遵仪古生物学家王鸿祯地层古生物学家高山地球化学家学术研究科研建设2009年至2013年之间,学校主持“973”项目及专题、“863”项目及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600余项。殷鸿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确定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金钉子”(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荣获“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200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的殊荣。我校师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4篇。学校共有5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0余项,各类专利336项。在国外发表论文400余篇,发表论文总数超过7500篇,被SCI、EI、STP收录论文700多篇,其中,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上发表文章1篇,在地质学国际权威期刊《GEOLOGY》发表文章4篇。研究机构学校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5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及信息系统国土资源部重点研究实验室(国土资源部重点)壳幔体系组成、物质交换及动力学国土资源部开放研究实验室环境岩土技术国土资源部开放研究实验室国家遥感中心地壳运动与深空探测部(科技部)工程地球物理国土资源部开放研究实验室地球表层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湖北省重点)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湖北省废物地质处理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球物质与区域资源和环境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重点)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筹)(教育部重点)联合共建油气资源勘查研究中心(地大与中国石化共建)中匈联合环境科学与健康实验室(与匈牙利罗兰大学共建)贵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循环经济研究院(与贵阳市联合共建)中美联合非开挖研究中心(与美国高校)省部级工程中心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工程中心(湖北省)湖北省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湖北省黄姜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省)国家级、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湖北省高等学校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地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物理实验中心检测机构国土资源部武汉资源环境监督检测中心珠宝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所行星科学研究所沉积盆地及沉积矿产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中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中心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华中构造力学研究中心学术期刊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英文版被世界著名六大检索系统的《EI》、《CA》、《PЖ》、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4大检索系统,以及地学数据库《GeoRef》、《GeoBas》等收录。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系统(CSSCI),该刊位居70种高校综合性学报第11位、在湖北省综合期刊中排名第2位,并于2013年首次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实现“三大核心”大满贯。《地球科学》入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地学核心期刊第3名,1997年500名被引频次最高中国科技期刊第51名,位居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前列;1999年《地球科学》(中英文版)又获6项大奖,其中《地球科学》以总分第一(95.5分)的佳绩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期刊评比一等奖。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获得"首届国家期刊奖",首届"湖北十大名刊","湖北双十佳期刊",还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励20余项。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地质科技情报安全与环境工程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图书馆截至2013年,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地球科学类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学校拥有纸质图书资料170.46万册,电子图书7000GB,期刊15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20个。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郝翔校,长王焰,新党委副书记朱勤文党委副书记傅安洲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成金华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唐辉明副校长赖旭龙副校长郝芳副校长王华副校长万清祥校园文化校名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名是该校优秀校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中国地质大学题写。2011年9月,温家宝总理到国土资源部调研。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座谈会上,该校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赵鹏大教授围绕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向温家宝总理汇报了地质人才培养、中国地质大学校园拓展等问题,并提出2012年是中国地质大学建校60周年,恳请温家宝总理为母校题写校名。2011年11月中旬,在该校递交温家宝总理的一份报告中,赵鹏大院士再次恳请温家宝总理为母校题写校名。2012年3月下旬,温家宝总理为母校题写了校名。温家宝总理为母校题写校名,表达了对母校的赤子情怀和深情祝福,寄托了对发展地质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材的殷切期望。温家宝总理一直关心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要把母校建设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给母校的题词“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已经成为校训。值此校庆前夕,温家宝总理题写校名,全校师生倍受鼓舞,激励学校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创新拔尖人才,为实现长远办学目标,不断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校训中国地质大学的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是著名校友温家宝于1994年10月19日视察母校时为地大的题词。“艰苦朴素”就是要求师生要坚持朴实无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就是求大学之真,务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之实。校徽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徽外圆圈内上方是汉字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中间圆形为放大镜,内置地质锤和指南针,显示学校优势与特色,以及久远的办学历史,指明学校向综合性稳步发展的方向。放大镜外围为地球经纬线,不仅代表着中国地质大学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同时蕴含着地大人对实现开放型、现代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办学目标的矢志追求和豪迈情怀。学校校歌简介中国地质大学的校歌是电影《年轻一代》的主题曲《勘探队员之歌》。由佟志贤作词、晓河作曲。从北京地质学院时期起,新生们入学后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勘探队员之歌》,师生人人会唱。1990年6月19日,在第九次校务会议上正式决定将《勘探队员之歌》定为校歌。歌词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上了明灯。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是那条条的河,汇成了波涛的大海,把我们无穷的智慧,献给祖国人民。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校园景点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1982年在武汉重建。2001年,中国地质大学获邵逸夫基金资助,建设新博物馆大楼,于2003年落成,2005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新建后的博物馆是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也是中国内地高校规模最大的博物馆。2006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风景旅游区,使中国地质大学成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馆藏各类地质标本达3万余件,其中珍贵罕见的馆藏珍品近3000件,包括体长10.5米、体高6.1米的恐龙化石珍品:黑龙江满洲龙化石;长度和完整程度在世界上位居第一的鱼龙化石之王:梁氏关岭鱼龙化石;面积达15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海百合化石等。知名校友历任校长时期院校长上任时间卸任时间北京地质学院刘型1952年1958年高元贵1958年1976年湖北地质学院王焕1976年1980年武汉地质学院王鸿祯1980年1983年赵鹏,大1983年1988年中国地质大学朱训,(兼)1988年1994年2月赵鹏大1994年1997年兼研究生院院长赵鹏大1997年2005年大学总部撤销武汉校区赵鹏大1988年1996年殷鸿福1996年2002年张锦高2003年2010年王焰,新2011年今北京校区翟裕生1988年1990年程业勋1990年1994年赵鹏大(兼)1994年2000年吴淦国2000年2010年邓军2011年今两院院士的毕业生姓名生卒籍贯毕业时间当选院士时间成就刘宝珺1931年9月13日天津1953届1991年沉积学家马宗晋1933年1月4日吉林长春1955届1991年构造,地震,地质学家,及减灾专家孙大中1932年6月20日,1997年5月21山东威海1955届1991年前寒武纪,地质学家欧阳自远1935年10月9日江西吉安1956届1991年地球化学,家天体化学家傅家谟1933年7月14日上海1956届1991年有机地球化学,家及沉积学家张弥曼1936年4月17日江苏南京1991年古生物,地层学,家及,古脊椎动物学家叶大年1939年7月21日广东鹤山,(生于香港)1962届1991年矿物学家李廷栋1930年10月7日河北栾城1953届1993年区域地质学家殷鸿福1935年3月15日浙江舟山1956届1993年地质,古生物学家程国栋1943年7月11日上海1965届1993年冰川冻土,学家秦蕴珊1933年6月1日辽宁沈阳1956届1995年海洋地质,学家汪集旸1935年10月11日江苏吴江1956届1995年地热学家汤中立1934年10月30日安徽安庆1956届1995年矿产勘察专家及矿床地质学家马瑾1934年11月27日江苏如皋1956届1997年构造地质学家戎嘉余1941年12月7日上海1962届1997年地层古生物学家胡见义1934年3月25日北京1997年石油地质学家金翔龙1934年11月29日江苏南京1956届1997年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学家卢耀如1931年5月22日福建福州1953届1997年水文地质,学家及,工程地质,学家郑绵平1934年11月7日福建漳州1997年矿床地质学家及盐湖学家张彭熹1931年2月5日天津1956届1997年盐湖地球化学家张本仁1929年5月28日安徽怀远1956届1999年地球化学家钟大赉1933年8月11日山东青岛1954届2001年构造地质学家陈旭1936年江苏南京1959届2003年古生物与地层学,家金振民1941年9月浙江温州1965届2005年构造地质学家杨文采1942年10月广东大埔1964届2005年地球物理学家马永生1961年内蒙古1984届2009年地质勘探,学家莫宣学1938年12月广西融水1960届2009年岩石学家高山1962年6月云南,石屏1985届2011大陆动力学与地球化学舒德干1946年湖北鄂州1987届2011年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其他知名校友温家宝:1968届毕业生,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赵鹏大: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中国原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张宏仁:1954届毕业生,国际地质科学联盟主席。欧阳自远:1956届毕业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员。李久林: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的总设计师。张文岳:1967届毕业生。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原中共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书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寿嘉华:1965届毕业生。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兼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王安顺:1983届毕业生。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市市长。孙金龙:1990届毕业生。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原任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安徽省委副书记。方晓宇:1976届毕业生。原任海南省委常委、海南省常务副省长。2010年5月13日2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7岁。黄诒纯:1968届毕业生。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蒋承菘:1962届毕业生。1998年至2001年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严宏谟:1957年毕业生。1985年6月至1995年9月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党组书记。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冀文林:1989年毕业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物探系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助理经济师。中共海南省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一伟:1956届毕业生。原中国石油大学校长。武能乐:1959届校友、越南留学生,原河内矿业地质大学副校长。王富洲:1958届毕业生。原国家登山队党委书记、现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致新:国家级运动健将、中国登山协会常务副主席。1985届毕业生。1988年参加中、日、尼双跨珠穆朗玛峰并获成功,李致新是唯一登顶的汉族队员。也是中国地质大学第二位登上世界高峰的运动员。是中国征服世界7大洲最高峰的两位登山家之一。王勇峰:国际级运动健将、中国登山队队长,1984届毕业生,1993年参加海峡两岸珠峰队登顶成功。他和李致新为中国目前仅有的两位征服世界7大洲最高峰的登山家。佟璐:1985届毕业生,1990年登上了海拔8012米的西夏邦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位登上8000米以上独立山峰的汉族女性。次洛:1999届毕业生,1998年5月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位登顶珠峰在校大学生。高崚:羽毛球运动员,2004届毕业生,2000年悉尼奥运会羽毛球混双金牌、女双铜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羽毛球混双金牌、女双银牌。袁复栋:2005级大学生,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队员,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传递,并成功登顶珠峰,被选为2008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高山:1989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博士学位,地球化学家,2009年11月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康学增:中国地质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振华重工总裁。曾玉康:教授级高级经济师,毕业于湖北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专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郭清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副教授,2010年被国际地球化学协会(IAGC)授予埃贝尔蒙奖,以表彰其在高温水热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学者。“嫦娥”应用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国际地联主席张宏仁,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奥运会冠军高凌在内的大批优秀人才。联系电话:
锟斤拷锟斤拷谋思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私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站锟斤拷图
Copyright © 2011-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