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一、发展简史中文系在1970年以前的肇庆地区师范学校时期称“中文”,1975年肇庆地区师范学校改名为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中文改称为“政文”;1977年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改名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政文”又改称为“中文”;是广东省内师专院校中有影响的中文专业之一。1985年,学校在肇庆师专基础上成立西江大学,中文改称为中文系。肇庆教育学院中文系在1977年筹建的肇庆地区师范学校时称“中文”;1980年肇庆地区师范学校改名为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成立中文系;1983年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改名为肇庆教育学院,为肇庆地区教师培训工作做出突出贡献。2000年,西江大学与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肇庆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肇庆教育学院中文系和西江大学中文系于2000年合并组建肇庆学院中文系。2000年以来,文学院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文学院现有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高级秘书)、对外汉语(涉外秘书);还设语文教育专科专业。2007年,肇庆学院中文系组建为文学院。文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2000年,中文系有专业教师29人;教授1人;副教授7人;博士1人;硕士9人。2010年,文学院在校生达1435人,专业课教师57名,来自全国34所高校;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4人;博士1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30人,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学术水平较高的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二、党建及学生培养中文系党总支注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各项工作进展。2003年被省委教育工委授予“模范基层党组织”称号;2004年被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确立为首批高校“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文学院女教工活跃在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的各个领域,2009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的荣誉称号。文学院的中心工作始终围绕着培养人才来展开。文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现代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素质教育,重点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抓好学风建设、学生技能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就业教育和就业追踪等项工作;成立写作兴趣组、书法组、第四纪话剧团、传媒中心、映像传播制作中心、《新闻一线》栏目组等各种学生社团。以学生社团为核心开展富于中文特色的活动:诗歌朗诵、演讲、辩论和主持人大赛;创作大赛、书法比赛、公文写作比赛;多媒体试教、班刊制作、技训文化长廊等。《中文学子》《中文学刊》一报一刊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平台。学生的文学创作、书法作品、话剧小品、DV作品,在全国和全省比赛中多次获奖,文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文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性,发挥党团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形成了一种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有用之才。毕业生德才兼备,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活跃在省内外各行各业,为祖国建设做出卓越贡献。三、教学科研及资料建设文学院立足粤西,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教学中注重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2003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被评为肇庆学院重点专业,文学院的写作课程是省级优秀课程;2004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被评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2004年4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中文系获校教学管理工作优秀奖;2007年,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7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被评为广东省扶持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在教学和学科建设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科建设形成明确的科研方向,积极组织教师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突破性进展。2006年6月,文学院曹禧修博士申报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鲁迅小说修辞学研究》获得立项资助,这是我校首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年6月,黄伟博士的课题《广府戏班史》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2008年6月,语言学教授汪磊博士申报的“网络语言传播对现实语言生活影响的多视角研究”获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近年来,文学院还获得省、部级科研立项17项,肇庆市社科研究奖3项,显示出科学研究的实力。2003年,中文系被评为校科研先进集体;2002年、2004年科研成果排名全校第一。文学院资料室现有藏书15000册,期刊杂志59种,过刊杂志96种(5000册),报纸11种,可视听电子图书资料近千盘,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建设广播电视新闻学实验室、演播室,建设书法教室,建设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基地、方言研究基地等,文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成绩,得到国内著名专家的好评,正在从成功走向辉煌。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