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西南交通大学肇建于1896年,曾先后定名“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1972年,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总校迁往成都,(峨眉成为分校,后改为校区)。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设新校区,遂形成今日“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西南交大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设序列的高校之一,培育了以竺可桢、茅以升、林同炎等43位院士,姚桐斌、吴自良、陈能宽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近二十万优秀人才。校区概况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E'meiCampus)是西南交通大学“一校两地三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校区分别为西南交大下属的犀浦校区,九里校区和峨眉校区),是学习、深造的理想之地,也是教育部所属高校中唯一一所地处双遗产风景区的高等院校。学校1896年山海关建校,1964年国务院决定,学校由唐山内迁四川峨眉。1971年,学校正式峨眉建校,由唐山铁道学院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后学校由于发展需要,迁往四川成都,峨眉原址建立西南交大峨眉分校,2003年,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至此,“一校两地三校区”的格局形成。学校作为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西南交通大学的下属校区,与西南交通大学共用相同招生代码。此外,学校分别在2000年、2007年两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校区主要承担本科生和部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办学历史西南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是一所培养铁路建设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的以工为主,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办于1896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高等学府之一。她的前身,是北洋铁路总局在“工业救国”和“铁路强国利民”的思想影响下兴办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900年4月,首届学生毕业。同年9月30日,八国联军侵占山海关,校舍被占,学校被迫停办。1905年5月,在唐山恢复建校,改名为唐山铁路学堂。1906年春,应开滦矿务局请求,增设矿科,更名为唐山路矿学堂。1907年,学校归邮电部直辖,后归交通部,称唐山铁路学校。1914年,奉交通部令,校名改称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之后,学校随校址迁徙和建制的改变,校名多次变更。1921年7月,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及北平铁道管理学校合并为交通大学。之后,学校先后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南迁湖南,是年12月复课于湘潭,并改由教育部领导。1938年11月,长沙危急,全校师生又途经桂林,柳州,于1939年1月经过千里跋涉到达贵州平越(今福泉县),3月复课。1942年1月,经教育部改定,校名为交通大学贵州分校。1944年入川,在四川壁山县丁家坳复课。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迁回唐山原址,改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的洪流席卷全国,唐山解放。是年9月,军委,铁道部决定将唐山工学院,北京铁道管理学院合并,成立中国交通大学。1950年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部分称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由于唐山校址发展受到影响,1964年,国家决定学校内迁,确定在峨眉建校。1971年底,学校正式迁到峨眉,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72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9月,迁校四川后的第一批新生(工农兵学员)入学,此时学校设有机械、铁道、桥隧、电机、运输共5个系以及基础课部。百年老校的“天府时代”揭开了新的一页。在这消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山区办学,条件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但凭着长期形成的刻苦钻研学风和严谨求实传统,学校依然不断取得新的重要的办学成就:有了自己第一位中科院院士;第一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产生,第一批可以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至学校重心迁往成都之前,在铁道部、四川省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办学整体规模和实力都有了巨大发展,全校已经拥有桥梁及地下铁道、铁道及道路工程、建筑工程、电气工程、材料工程、工程力学、运输工程、管理工程、社会科学、机械工程等16个系以及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学院等共20个教学单位。峨眉办学时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要意义的过渡阶段,它为学校“天府时代”的正式确立以及以后“一校两地三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从教学、科研、师资、设备以及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都方面都准备了条件,奠定了新的更大更快发展的坚实基础。1984年5月,在四川省和铁道部的努力下,经国务院批准,西南交通大学在四川省府成都市扩建总校。1986年8月2日,成都总校建设工作正式奠基开工;1988年3月30日,成都总校正式挂牌办公;1989年9月1日,学校重心正式转移成都,原峨眉校址改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2003年,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形成“一校两地三校区”的格局。2001年学校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结合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与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设立药学院(筹),设有制药工程、中药学两个重点本科专业,2008年7月,学校根据学科优化与调整方案,将药学院由峨眉校区迁至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由原药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了学校二级教学、科研管理机构——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原有中药学和制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保留,2013年起中药学专业不再招生,制药工程专业继续保留。2001年学校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设立旅游学院,设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景区规划与管理)、旅游管理两个重点本科专业。2008年7月,学院由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迁至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其中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景区规划与管理)专业并入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从2009年起不再招生;旅游管理专业并入了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亦不再招生。2008年在原峨眉校区旅游学院的基础上设立了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财会系。办学规模峨眉校区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7000余人,设有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交通运输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国语系、财会系、研究生部、基础课部、体育工作部等10个系。校区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5项;现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9门;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教改课题9项、省部级教改课题20项;拥有“机械基础”、“电气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分中心,建有模拟变电所、200米铁路综合实践基地、铁路行车模拟实践基地、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同声传译实验室等一批先进的校内实验室和实践基地;通过科技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峨眉校区正集中力量,充分利用学校已建成的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质资源,建设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运输等6个实验教学示范分中心。办学理念峨眉校区秉承交大"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竭诚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良环境,培养了一批素质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校区院系校区设有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国语系、财会系、研究生部以及基础课部、外语教学部、体育工作部等教学机构。土木工程系百年交大,百年土木。土木工程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的传统与优势学科,在百余年的征程中开拓进取,厚积薄发,立足铁路,服务国家,谱写了自己辉煌的篇章。今天的土木工程系秉承沉淀百余年的交大土木文化和专业精髓,继承和发扬学校“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和“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施教学立系、人才强系、科研兴系的发展战略。在学校和校区党政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系师生多年的不懈努力,土木工程系现已发展成为峨眉校区最大的教学单位:全日制本科学生2200多人,教职工70余人,下设城市轨道地下工程教研室、铁道与道路教研室、桥梁与检测教研室、建筑与造价教研室、测量与地质教研室、实验中心、地震观测台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系办公室、辅导员办公室2个教学辅助单位;设置铁道工程(包括铁道工程、桥梁工程课程组)、城市轨道地下工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工程造价、工程检测与评估,共6个专业方向;拥有工程检测及结构评估、200m铁道综合实践、土木基础力学等一批设备先进、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及实验室。2007年起学校在我系开设“詹天佑班”,体现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结合,2010年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学校率先开办了2008级、2009级“中铁八局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实现了高质量应用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订单培养的突破。教学是立系之本。在2007年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基础上,狠抓教学质量工程建设,2007年至2011年,我系荣获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区精品课程、11门校区优秀课程;正式出版各类专著、教材或教学指导书14种、编写讲义15种;在各种公开出版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7篇、校级和校区教改项目立项5项。在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校区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共13项。“土木工程检测教学团队”获学校教学团队称号,张克跃教授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2011年“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获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立项;“城市轨道地下工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获批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子项目;铁道工程专业获得了西南交通大学“卓越计划”专业建设点重点专业建设。人才是强系之柱。土木工程系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努力,一支热爱学生、爱岗敬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正呈现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势头。我系现有师资队伍总人数为57人,其中正、副教授18人,博士(含在读)共21人、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以上。为更好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逐年安排教师到高速铁路施工现场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锻炼和实践,外出实践时间在3个以上教师占全系教师的45%。科研是兴系之路。四年以来,签约科研项目65项,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其中包括“高速列车服役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国家“973”重大项目、“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施工监控”等10余项省部级项目。我系教师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0余篇,另有20余篇被SCI/EI收录检索;获得国家实用专利4项、引进优秀学术骨干4人,初步搭建道路与桥梁、隧道与地下工程、路基与地质三个科技团队。同时,我系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系交流和做学术报告,多次派出教师参加各类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有11人次到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塞内加尔等国进行学术进修和访问交流。二、学生活动土木工程系大力支持开展科技学术类社团以及文化体育精品活动。以建筑与结构设计协会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大赛”、测量协会的“测量大赛”、造价协会的“算量大赛”、“读书节”、“铁龙杯”系列体育比赛、心理训练营、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平台,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系学生荣获了全国结构设计大赛特等奖、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一等奖、周培源力学竞赛省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4名学生入选“中法4+4”项目,获得国家奖学金赴法留学。多名学生参加”中美1+2+1”项目,其中一人获颁项目“优秀毕业生”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0周年庆典》上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2006届地下铁道与隧道工程专业毕业生索朗德吉当选共青团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08詹天佑班获詹天佑基金会2010年度“詹天佑优秀班集体”称号。2011届毕业生有72人被录取为研究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2%。土木学子用自己的实力博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赞誉。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系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主要在铁路、公路、市政等设计院、路局、工程局和市政工程公司等单位工作。多年来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三、教学设施土木工程系基础实验室包括建筑材料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及工程测量实验室等五个实验室。2003年,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成立了由以上五个实验室合并而成的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中心目前实验室使用面积2200m2,建设有“土力学直剪仪室、土力学三轴仪室、土力学压缩仪室、土力学相对密度、渗透实验室、土力学膨胀、收缩实验室、土力学液塑限实验室、土力学三轴、击实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地质实验室、混凝土实验室、压力机实验室、水泥实验室、沥青、砂、石实验室、水泥、混凝土养护室、金属实验室”等18个功能实验室,此外还有测量实验仪器收发室及低耗储备室等。中心现有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设备台套数约400台套。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中心专兼职人员15名,平均年龄35岁。其中高级职称人数占20%,中级职称占40%。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5人。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热爱实验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稳定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近三年来,中心主持、主研多项教改、科研项目。已编写实验教材及实验指导书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表论文多篇,其中被EI收录2篇。土木工程系教学科研实力逐年增强。近年来,完成科研项目32项,科研经费450万元,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4篇被EI检索。出版专著和教材14部,获校区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都要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来系作学术报告。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是我校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全系共有在校学生近1000人,教师50余人。开办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铁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等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建设有机械基础实验室、工程机械实验室、机械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数控中心、CAD中心、金工实习工厂等实验实践基地,还在眉山车辆厂、资阳内燃机车厂、昆明机车厂等企业建设有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机械工程系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坚持以“严谨治学、开拓创新”为办学宗旨,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推崇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基础,架构专业技能、计算机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养方案已初见成效。活跃的思维、鲜明的见解、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特色。我系学生因综合素质高、有干劲、肯吃苦,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在历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签约率均保持在95%以上。承百年老校优良传统,创今日交大美好未来”。目前,机械工程系全体师生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秉承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树立“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工作理念,励精图治,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为实现机械工程系的跨越式发展,为创造峨眉校区美好的未来和明天而努力奋斗。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曹建猷教授、著名电机专家杜庆萱教授、著名电磁理论专家任朗教授等于1949年创立,时称电机系,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1989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扩建总校并迁入成都市,在峨眉校区设立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保留了机械与电气工程系,当时以专科教育为主,包括铁道电气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工程等专业;1998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将机械与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学科和电子信息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一贯继承和发扬交大百年“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优良传统和“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在总校和峨眉校区党政的领导下,按照“扩大规模、提高质量、调整结构、改善条件、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教学管理,全系教教职工脚踏实地,勤奋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科研各项工作。电气工程系现有教职工41人,教授、副教授11人,博士、硕士(含在读)21人。设有铁道电气化、电力机车、电子设计自动化3个专业方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力机车、电子信息及电工基础4个教研室和电工电子、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3个实验中心。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00余人。电气工程系始终坚持发挥学科优势,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人才的适应能力,突出特色办学和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成绩斐然,多次获省、学校教学成果奖,建设校精品课程1门,校区精品课程4门,校区优秀课程4门。近年来编写各种课程教材、讲义十余本,其中《电路分析》、《电测试技术》已正式出版。2006年我系又有4门教材列入校区教材建设立项项目。各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校区教改立项建设项目4项。在师资培养方面,我系一向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等一系列手段,我系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在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电气工程系在保证使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并积极开展实验室建设工作,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学改革、提高人才质量、师资培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经验,连续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1项,西南通交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校区教学成果奖2项。设有电工电子实训基地、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EDA实验室、DSP实验室、交/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室等一批设备先进、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及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项目,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现在正在实施的“323”实验室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先后建成了电力电子实验室、交直流传动实验室、微机保护实验室、改扩建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交流电机实验台等,目前正在筹建电气化铁道装备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并争取建成学校的亮点工程。电气工程系近年的科研工作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我系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电网技术》、《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继电器》、《铁合金》、《铁道建筑》、《铁道建筑技术》、《机车电传动》等核心期刊(或统计源)及《现代电子技术》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35篇,其中18篇发表于核心期刊,17篇发表于公开期刊,另有2篇进入了EI检索。共计有八项校基金项目,其中二项为总校基金支持,六项为校区基金支持。通过校基金的支持,锻炼了我系的科研队伍,并使我系先后取得了一项国家863项目(磁悬浮交通供电系统优化配置),二项横向项目(机车用电量自动计量系统第一期、矿用机车电机实验台研制),总折合科研经费达57万余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使科研工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也为了更好地促进我系科研的各项工作,努力开拓产、学、研的道路,我系积极与与乐山电机工程学会联系,成立了峨眉校区电机工程学会,并以此为依托,积极参与乐山市的各项科技活动,在2005年9月举办的乐山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我系提交的论文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十多项,在整个学会及各现场单位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06年4月,由我系承办的乐山市科协第二届学术大会(电力分会场)学术报告会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厅成功举行,在乐山地区起到良好的影响。十多年来培养的本、专科毕业生遍布全国各个铁路局、工程局、设计院(所)及地方各电力、电子、计算机应用等部门,这些毕业生都工作在教学、科研、设计、生产、管理第一线,以“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刻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同时,自2002级以来,连续3年均有同学入选参加中法“4+4”保送留学生的法方面试,并且连续两年峨眉校区唯一的中法“4+4”保送留学生都是我系同学。200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周巧红同学成为峨眉校区第一位中法“4+4”保送留学生,2003级电气茅以升班刘杰同学成为继周巧红之后电气工程系又一位中法“4+4”保送留学生。电气工程系始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由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校团委、电气工程系主办、电气工程系承办的“电气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为全校同学营造了一个重科学、重实践的学术气氛,给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在全校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是以我校电子、电气和计算机爱好者为基础创建的大学生社团组织,由电气工程系指导活动和工作,受校学生会监督。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小红帽”青年志愿者义务家电维修服务队经常到峨眉山市开展活动,义务为社区居民维修家用电器,受到社区居民的一到好评。近年来,电子科技协会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提高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协会先后被评为“西南交通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协会”、“四川省乐山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社团”、“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示范性学生社团”锦旗。另外,“峨眉—交大公交车共建”、“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是同学们把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桥梁;“电气之夜”晚会是同学们挥洒青春激情的舞台;一年一度的毕业生离校奉献活动是同学们向母校表述自己感情的独特方式。这些,处处都有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的身影,处处都体现着电气人和谐、幸福的氛围。交通运输系交通运输系成立于1995年,原名运输与经济管理系,2001年改为现名。包括铁道运输,外贸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三个专业方向。设有教研室3个,实训基地2个。全部教职工24人。专兼职教师23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3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5人、攻读硕士学位2人。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700余人。在1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尤其是非交通运输专业划归外系以来的6年中,交通运输系系继承和发扬学校“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本着“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精神,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教研、科研、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经多年不懈努力,交通运输系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和谐、严谨”的优良系风,教师珍惜自身教学声誉,学生以勤奋上进为荣,成为我系“小而不弱,强而不息”的核心动力。交通运输系有自主开发建成铁路行车模拟实训基地和经消化吸收、综合引进的外贸运输实训基地。其中,铁路行车模拟实训基地建设成果被四川科委鉴定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并获得西南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以该实训基地为主体内容的实训基地建设成果在2005年分别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方面,交通运输系已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区精品课程4门,校区优秀课程6门。目前,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校区项目4项,发表教研论文近1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篇。我系注重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抓起,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们在教学管理中逐渐探索形成的“5化、6有、6注重”教学管理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交通运输系历时未久,在科研方面原有基础薄弱,但近年来我系实现了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三大检索论文收录长期为零的突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逐年增加,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已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横向课题10余项;在《铁道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中国铁道科学》、《系统管理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10篇。学生就业方面,交运系铁道运输专业方向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近3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为了能招聘到我系铁道运输专业的毕业生,而与学生提前1年签订“3+1”培养协议,我系历届毕业生以“上手快、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外贸运输专业方向从2003年开始招生,首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81.5%。同时,学生英语四级和六级通过率逐年提高,交运系2004级外贸运输专业英语一次性通过率高达65.63%,目前已达到92.19%,英语六级通过率已达到51.56%。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现开设专业:通信工程、铁道信号、测控技术与仪器控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近年来,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稳步上升,实训基地不断扩充和完善,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和开放性实验教学全面展开,在2006年以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园,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科研上,IT人才综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获校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总校一等奖,网络实训基础建设获得校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总校三等奖。计算机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IT合格人才而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理念,而努力。人文社科系人文社科系成立于2001年9月,承担着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现有法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共有学生237人。设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与法律、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5个教研室。全系共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7人,占26%,讲师11人,讲师以上职称占总数67%,硕士以上学历21人,占总人数的78%。他们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孜孜不倦,力求于精,为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扎实推进的教学工作人文社科系自成立以来,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研究,全面促进全系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上新台阶。通过努力,全系各项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系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3篇,出版教材10部,建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二、硕果累累的科研工作人文社科系本着“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宗旨,按照“巩固基础、扩大影响、形成特色”科研工作思路,紧密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围绕科研工作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142篇,其中核心期刊79篇,出版《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取》等学术专著3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3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1项、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研究项目2项,校级科研基金项目12项;获得乐山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社科优秀奖2项,四川省社科联“研讨会优秀论文奖”1项,乐山市法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并有2人评为了峨眉校区“科研先进个人”。三、朝气蓬勃的学生工作(一)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加强学生党、团支部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二)以专业建设为依托,把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专业建设相融合,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工程建设。外国语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深厚的综合素养和熟练的翻译技能的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多、更迫切,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及时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学校毗邻世界双遗产峨眉山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依托办学历史悠久的理工科专业,于2006年成立了外国语系。外国语系自创建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外国语系按照“教学是立系之本,科研是强系之路”的理念,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大力加强师资建设和引进工作,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求真务实的师资队伍。外国语系有近40位教职工,其中教授、副教授占26.4%,外籍教师占17.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达91.2%,先后有44%的教师被派往美国、英国、泰国等国家学习、交流,进修学位。主要负责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和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大学英语、日语、法语的教学。近年来,我系教师主持省级、校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教学成果奖6项,建设精品课2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外国语系机构健全,设施完善。现设有大学英语第一、第二、第三教研室和专业教研室以及旅游翻译研究中心、林肯国际教育中心等二级部门。本系与泰国、加拿大等国开展了合作办学,并与国内多家知名翻译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外国语系还下设外语协会、翻译协会、英语调频台等学生社团,指导我校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目前,学校已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数字化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外语自主学习中心、音频台、英语调频台、外语音像库等语言实验设施,能提供外语培训、磁带复制、网上答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专业四级、八级、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考务等服务。2006年,首批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入学。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基本技能、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在外事、教育、旅游、商贸等部门从事口译、笔译、业务洽谈、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英语翻译人才。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外语学子已经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我校一道独特风景线。财会系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财会系在原西南交通大学旅游学院基础上,适应学校学科调整战略的需要,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是我校最年轻和朝气蓬勃的院系。财会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0名,讲师15名,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财会会系系现有会计学一个本科专业,目前设有会计、企业管理、旅游3个教研室及管理咨询培训中心、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会计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财会系重视系学科建设与发展,在办好现在学科的基础上,正积极进行新的学科建设。财会会系术氛围浓厚,在过去7年中,完成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3项,教师发表专著2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财会系国际交流活跃,我系已与泰国易三仓大学等国外名校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与法国昂热大学、美国圣约瑟夫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大学有经常性的人员往来。研究生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研究生部研究生培养教育是在学校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和相关学院共建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生教育按照研究生院统一安排和要求开展工作,侧重培养过程的管理与教育。招生、论文质量、授位等工作均由相关学院或学位分委会负责,其日常管理由峨眉校区负责,毕业、授位与成都校区无区别。峨眉校区现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方向主要有五个:交通运输工程(工务工程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电气工程(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方向)、控制工程(轨道交通安全控制技术方向)、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项目管理方向)等。校区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师资水平、实验条件等逐步提升,已经为开展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基础。师资方面,校区现有副高以上职称教授115人,其中,通过学校研究生院遴选,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39人;实验室建设方面,峨眉校区现已建成了200米铁路综合实践基地、4个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及通信实验中心、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与测控综合实验室、桥梁及检测实验室和地下工程专业实验室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验中心和实验室。研究生部万宇主任介绍说,校区正式启动研究生教育,将进一步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有效促进校区学科建设与发展、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新增专业筹建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峨眉校区召开发展战略研讨会,重点研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峨眉校区领导蔺安林、晏启鹏、张秀峰、曾俐、刘彦奎、丁伟、许小林、陈岩峰、江久文出席研讨会,校区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和督导组成员参加。我校副校长、峨眉校区校长蔺安林作了题为《关于在峨眉校区筹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报告》。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主要任务是围绕筹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战略构想展开研讨,目的在于破解难题,凝聚人心,推进校区专业建设,实现校区又好又快发展。围绕我校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峨眉校区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可行性、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组建模式、专业模式以及实施步骤等方面,蔺安林校长对筹建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阐述。他强调,在峨眉校区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将迎来峨眉校区自身发展和为学校做出新贡献的第二个“春天”。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正式面向全国招生2011年秋季,校区新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专业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方向、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方向、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工程专业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方向新生按期到校区报道。这五个专业方向是峨眉校区首次正式面向全国招生,这标志着校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校区计划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凸显校区的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规划与建设;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相关支撑条件的建设;深化核心课程建设尤其是核心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等几个方面精心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学生,为国家铁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以及城市轨道特别是地铁与地下工程建设提供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人才培养(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年9月11日第7版)高质量人才走俏专长学生不断涌现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系列举措结出累累硕果,学生质量广受用人单位好评。据统计,近3年来,峨眉校区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特别是有轨道交通特色的铁道工程、铁道车辆、铁道电气化、铁道运输、铁道信号等专业毕业生十分紧俏,供需比平均达1∶4,铁路系统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25个工程局很多都早早发来订单,但大多都无法满足预期需求数量。根据2012年4月校区组织的对铁路系统18家大型企业单位(含部分城市地铁公司)的实地跟踪调研结果,用人单位对峨眉校区人才培养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峨眉校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现场需求契合紧密,峨眉校区毕业生“技术基础知识扎实,能吃苦耐劳,很多学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了杰出贡献,西南交大学生基本上占各单位技术管理干部人才的三分之一左右。”此外,通过强化工程能力培养,还涌现出一批专长学生。在由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2009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由峨眉校区土木工程系2006级学生吕伟担任组长的代表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大赛特等奖;电气工程系2007级学生蒋雪峰本科在读期间获得多项专利,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为硕博连读生,代表南航参加研究生数学建模赛,获全国第一名,在南航校内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全校通令嘉奖。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也给予高度肯定。根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对2009届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学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0%,高于全国"211"院校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现任领导西南交通大学领导:校长徐飞党委书记顾利亚党委副书记王顺洪朱健梅何云庵副校长蒋葛夫陈志坚范平志彭新实蒲云张文桂冯晓云分管峨眉校区领导党委书记:王顺洪(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党委副书记:蒲云(学校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段雪芬常务副校长:张秀峰党委副书记:靳能法刘彦奎副校长:丁伟陈岩峰江久文许小林王齐荣办学成绩近年来,峨眉校区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甲组)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国家一、二等奖53项,在四川赛区名列前茅;在第七届“周培源杯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中,校区7名学生分获全国三等奖和优秀奖,各有2名学生分获四川省一、二等奖和优秀奖,1名学生获三等奖,其中1名学生成绩排四川省第一名;在2010年四川省力学竞赛中,校区获得四川省二、三等奖各1项,优秀奖8项;在第三届“全国结构设计大赛”中,校区学生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特等奖,校区获最佳组织奖;在第十一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中校区学生获全国一等奖3组,二等奖1组,在2010年“大中华区SolidEdged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2010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四川省一、二等奖各1项;在2010年CCTV“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有1名同学获四川省二等奖;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共计43项;在2010年“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中,校区学生获得国家三等奖、优秀奖各1项,四川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峨眉校区代表队荣获四川省金、银奖23个;校区学生累计获得9项国家专利;2010年峨眉校区先后有105名学生在全国高水平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78篇。峨眉校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目前有中法“4+4”项目、“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比利时鲁汶大学GroupT交流项目、有德国Ostfalia应用科技大学硕士生交流项目;有台北义守大学、正修科技大学、中华大学、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2+2本科生交流项目等。此外,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被选送为免试研究生。历年来,峨眉校区毕业生,在学校“双严”传统的要求下,以“基础厚、能力强、上手快、后劲足”的特点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展望未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将按照"提高质量、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改善条件、办出特色"的"二十字"发展总方针和"两条线"的发展思路,即“一、通过适应性调整,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类型、特色上与成都两校区形成互补;二、通过战略性调整,巩固和发展与成都两校区互补的学科和专业,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开创与学校协调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使校区办学质量不断上升,办学结构更加优化,办学规模更加合理,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条件更加优良,办学环境更加优美,校区更加和谐,实现峨眉校区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交通信息一、峨眉--九里两校区交通车:(每天上午8点、下午5点对开,节假日增开)票价:40元/人(从2013年5月1日起)。购票点:沃美超市旁、唐山老呔饺子馆下时间:8:00—11:30,14:30—17:30(春季)8:00—11:30,14:00—17:00(冬季)二、从峨眉山市市区到校区的交通信息:①从峨眉山客运中心及火车站乘8路公交车(火车站-天下名山),票价:2元/人,天下名山站下站后进“天下名山”牌坊前行约100米的右边有一块刻有“交通大学”四个金字的石碑即是校区南门。②从市区佛光广场(喷水池)乘5路公交(市区-伏虎寺),票价:1.5元/人,在校区东门和南门附近分别设有“交大东门”、“旅游车站”两个车站,“交大东门”站即对着校区东门,“旅游车站”站往回走100米的左手边有一块刻有“交通大学”四个金字的石碑即是校区南门。③从峨眉山旅游客运中心(报国寺汽车站)地点:出车站后向天下名山牌坊方向前行约五十米的左边可见一石碑上刻有“交通大学”四个字的地方即是校区南门主要有发往成都、绵阳、宜宾、重庆等地的长途汽车,以及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内部的旅游专线。另外,峨眉山旅游客运中心出售往三峡的客轮票。乐山市市区肖坝车站有直达峨眉山旅游客运中心的专线。三、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预计将于2013年年底开通)成绵乐客专北起江油、经绵阳、德阳、广汉、成都(成都东站,成都南站(与成都地铁一号线同台换乘),双流机场站等)、然后向南经过彭山、眉山、青神、乐山,最后抵达峨眉山,全线共21个车站,在峨眉山的终点站为天下名山站,站台位于峨眉校区东门出门300米左右。成绵乐客专为双线铁路,采用8辆编组的动车组,可乘坐600至800名旅客,实现公交化运营,在技术上可以达到几分钟一班。届时,“成绵乐城际铁路”更使得峨眉到成都的距离缩短在40分钟之内,也将大大拉近成都峨眉三校区之间的距离。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