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服务
  • 找公司
所有地区
热门城市
全国
北京上海杭州青岛 广州深圳郑州济南 东莞厦门
当前位置:服务信息 > 教育培训 > 大学院校 > 合肥产业大学简介
详细信息
合肥产业大学简介
商家:合肥产业大学

基本内容·基本资料·历史沿革·学校建设·翡翠校区·学科分布·师资队伍·教研成果·交流合作·人才培养·部分杰出校友·历史发展·六十周年校庆·党委办公室·现任领导·人武部(军事教研室)·各个学院具体情况[显示部分][显示全部]基本资料学校名称合肥产业大学英文名称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简称hfut成立时间1945年10月7日学校层次本科一类学校性质国办校训厚德、笃学、崇实、尚新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学校地址北校区:合肥市六安路269号南校区:(也叫屯溪路校区)合肥市屯溪路193号新校区:(也叫翡翠湖校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大学城(丹霞西路)概况60多年来,合肥产业大学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董必武、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来校视察指导工作。1979年,邓-小平同道亲笔题写了“合肥产业大学”校名,1995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中心领导同道为合肥产业大学建校五十周年题词。60多年来,学校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已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历史沿革合肥产业大学创建于1945年,前身为抗战胜利后成立的安徽省立产业学校,是安徽的第一所高等工科学校,建校后几经迁移,历经安徽产业学校,中国煤炭产业学校,淮南煤炭学院,合肥矿院时期,1958年定为现名,1960年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97年,文革后分出的安徽工学院重新并进,成立新的合肥产业大学。经过60年的发展,合肥产业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进进国家“211工程”及“111工程”和985工程上风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在中国的各条战线上活跃着约十二万余名合肥产业大学毕业生。学校建设合肥产业大学占地面积3050亩,共分三个校区,南校区(合肥市屯溪路193号)1250亩、北校区(合肥市六安路269号)300亩、翡翠湖校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大学城内)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躲书180万余册,建有一流的校园网络。学校设有13个学院、66个研究所、56个实验室和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IC设计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光电技术研究院、汽车技术研究院、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重点科研基地。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学校还建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五”期间,学校科技活动总经费达78100万元,项目1583项,其中各级各类计划项目79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合同791项;获科技奖励116项,其中省部级奖86项(一等奖10项);出版教材与著作357部;在国内外公然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862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了82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学校先后与数十家国内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日本久留米大学、美国德瑞克索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等40多所世界着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是招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院校。十年来,我校手球队在全国高等院校手球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新的世纪,新的辉煌。合肥产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凝炼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治理改革,培育校园文化,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争先进位快发展,努力把合肥产业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先进、国际着名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翡翠校区合肥产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校园内的古迹名胜斛兵塘、慈功阁绿树掩映,碧波荡漾,更是莘莘学生求知、休憩的好场所。学校利用多种投资方式,加大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了教学、科研和扩大招生的需求。现代化的翡翠湖新校区和一幢幢学科楼、教职工住宅楼、学生公寓拔地而起,显示出合肥产业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勃勃生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2001年4月,学校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征地合同,原校长陈心昭命名新校区为"合肥产业大学翡翠湖校区"。翡翠湖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座落在风景旖旎的翡翠湖畔,由丹霞路、环湖路、翡翠路环抱,呈“心”形;东临美丽大道贸易区,北倚大学城公共建设区,西傍翡翠湖公园,处在合肥大学城的中心位置。新校区在一开始规划时,学校就提出“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的要求,要把新校区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校区。2001年4月底,学校邀请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深圳设计院四家国内著名的设计单位参与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并邀请一批国内著名专家评审,终极确定华南理工大学方案中标。在华南理工大学何静堂院士亲身主持下,方案几经修改,终极在2001年7月底由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确定新校区——翡翠湖校区的规划方案。翡翠湖校区的规划方案,立足学校近远期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翡翠湖校区的自然地形特点,集中体现科技规划、人文规划、环保规划和谐同一的内涵,既有现代建筑风格,又有民族韵律。校区中间地段设计为生态谷,与校区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学生公寓相互照映。生态谷里流水潺潺,绿树掩映;体育馆框架结构成一本打开的书,气势恢弘;学生公寓复式坡形灰蓝水泥瓦展嵌屋面,建筑典雅;教学楼构筑新奇,错落有序,栋栋贯通,层层相连;图书馆似大鹏展翅,虚怀若谷,体现更大的亲和力。校区规划把庭院与园林有机结合,融自然地貌、河塘水面、楼群建筑为一体,巧妙辅以水榭、亭阁、假石山、曲径小道,体现了高校个性环境理念和绿色文化内涵,人伦道德桐林盛,理学文章碧水幽。规划设计充分达到了舒适、幽雅、整洁、怡人、有序的校园自然生态效果。翡翠湖校区一期工程建设为177600平方米,建筑包括:十栋学生公寓(67000平方米)、学生食堂(11000平方米)、教学大楼(31500平方米)、五栋实验楼(35000平方米)、体育馆(8100平方米)、产业培训中心(1100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14000平方米)。一期工程2001年12月22日动工,2002年9月交付使用,并保证了2002级新生5600人定期进住。短短的九个月,共完成了24栋楼宇的土建任务,同时完成给排水、强弱电缆、通讯、网络、有线广播、电视、道路、绿化、校门、围墙等大量配套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质量严。经过校党委的精心安排,建设组同道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在建设单位和经济开发区以及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一期工程如期完成,确保新生开学,创下了合肥产业大学建设史上的新记录。翡翠湖校区二期工程建设约为16万平方米建筑,包括十二栋学生公寓(80000平方米)、学生食堂(17000平方米)、图书馆(34000平方米)、教学大楼(32000平方米)。二期工程于2002年12月动工,2003年8月交付使用,确保2003级6000名新生进住。目前正开展翡翠湖校区三期综合实验楼及其他项目的建设。学科分布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0个博士后科研活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建筑学硕士、工商治理硕士(MBA)、公共治理硕士(MPA)、工程硕士等4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3个;有13个专业接受高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设有6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国家重点学科代号:1201治理科学与工程(一级重点学科)治理科学与工程2007年--教育部代号: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2007年--教育部代号: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2002年--教育部代号:083203农产品加工及贮躲工程(培育)食品科学与工程2007年--教育部省级重点学科序号重点学科名称及代码所属一级学科批准时间及部分1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2001年--省教育厅2030505思想政治教育克思主义理论2001年--省教育厅3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质学2001年--省教育厅4080104工程力学力学2001年--省教育厅5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2001年--省教育厅6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2001年--省教育厅7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仪器科学与技术2001年--省教育厅8080502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省教育厅9080503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省教育厅10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001年--省教育厅11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与通讯工程2001年--省教育厅12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001年--省教育厅13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1年--省教育厅140813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学2001年--省教育厅15081402结构工程土木工程2001年--省教育厅16081704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001年--省教育厅17083002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001年--省教育厅18070904构造地质学地质学2008年--省教育厅19080204车辆工程机械工程2008年--省教育厅20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器科学与技术2008年--省教育厅21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省教育厅22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2008年--省教育厅23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8年--省教育厅24081401岩土工程土木工程2008年--省教育厅25081702化学工艺化学工程与技术2008年--省教育厅26083201食品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008年--省教育厅27120202企业治理工商治理2008年--省教育厅重大科研基地序号科研基地名称依托单位批准单位1安徽省农产品生物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机电工程研究所安徽省科技厅2教育部IC设计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微电子设计研究所(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教育部3教育部应用物理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教育部4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育部5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机电研究所、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教育部6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省科技厅7安徽省信息处理技术与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信息治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治理学院)安徽省发改委8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知识经济与企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治理学院安徽省教育厅9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省发改委10安徽省高等学校现代测试与制造质量工程重点实验室仪器仪表学院安徽省教育厅11安徽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省生态办12国家特种显示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合肥产业大学光电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国家科技部13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安徽教育厅14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治理学院教育部15安全关键产业测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育部16产业自动化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安徽省教育厅17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省教育厅18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及成形机械产业重点(工程)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国机械产业联合会院系设置: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治理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人文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数学学院,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培训中心;体育部;技师学院。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3715人,专任教师1867人,教授224人、副教授51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1356人,占72.63%,博士生导师80余人,外聘担任学校教授的两院院士和国内外著名学者十余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5人,国家基础课程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优秀教师3人、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3人,进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进选者3人,进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全国留学回国职员先进个人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4人、青年教师基金1人,在职职员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补助4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5人、模范教师7人、优秀教师11人。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221人,硕士、博士研究生7800余人。教研成果学校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办学理念,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学风,不断改革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宽口径、强能力、重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和“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好、适应岗位快、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质量特色。60多年来,学校为中国培养了12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很多人成为中国各条战线上的领导和骨干。近年来,合肥产业大学本科生一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3%以上,稳居中国高校前列。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确立为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充分发挥工科上风,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行,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科研工作方针,以加强应用性研究,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为核心,响亮地提出“面向市场找课题,论文写在产品上”的口号,长期服务制造业、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初步形成了“应用技术研究水平高、科技开发能力强”的科研特色。“九五”以来,学校先后与江淮汽车团体、华东光电技术研究院、奇瑞汽车团体、中电团体38研究所、中电团体41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所、杉杉团体芜湖生科股份公司、蚌埠丰原化工团体、东风汽车团体、中石化安徽分公司等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承担企业委托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1300多项,科技成果推广到一汽、二汽、马钢等数百家企业,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40余项、授权专利36项。近年来科研经费以每年20%的幅度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2000年10月,以学校作为发起人之一的“鑫科材料”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活动,已和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丹麦、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已保持26年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人才培养学校坚持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重视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教学治理制度、淘汰制度和奖、贷、助、减、勤等助学措施,对品学兼优者答应跳级、提前毕业、推荐为免试研究生;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校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市场、规范市场行为,保障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正当权益,为就业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已基本建成了集教育、治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为尽早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人才市场的贯通,我校与苏州、无锡、常州、烟台等市人才交流中心及福建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签订协议,与以上15家“中心”共同设立“驻合肥产业大学工作站”。部分杰出校友濮洪九,1936年生,安徽芜湖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6年毕业于合工大采矿系。现任中国煤炭产业协会第一副会长、中国国际商会煤炭行业商会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理事长。1956年起至1982年在煤炭科学研究院工作;1982年调煤炭产业部工作,历任干部司副司长、司长;1988年至1998年任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副总经理、煤炭产业部副部长;1997年当选为中心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98年任国家煤炭产业局党组成员、中心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2001年任国家安全生产监视治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党组成员,中心纪委驻局纪检组成员。王耀华,1949年生,安徽砀隐士。1982年毕业于合工大机械制造系。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校长,少将军衔,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耀华校友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材料合成与加工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及军队院校教学科研治理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原工程兵工程学院科研处长、副院长、院长,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获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2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企业界:祝义才:江苏雨润食品团体董事长,江苏首富任传俊:中国石油自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家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石油化工团体公司党组成员赵建国: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浦天祥:中国西电团体总经理赵经彻:兖矿团体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彪: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总裁叶青:神华团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玉牛: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平: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左延安:江淮汽车团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进:江淮汽车团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汉如:安徽星马汽车团体董事长,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季学智:合肥美菱团体公司董事长,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中信出版社社长马向群:新浪网副总裁冯鑫:北京狂风网际科技有限公司CEO张炜:机械产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国家勘察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福寿:高级工程师,曾任东风汽车车轮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郑州日产董事长。政界奚国华:产业和信息产业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原产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原中国网通团体总裁苗圩:产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原二汽总经理,武汉市市委书记唐贤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总装备部副总顾问长,少将军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朱作满:少将程安东:原陕西省省长高祀仁:中心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原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市委书记徐立全:安徽省副省长贾成炳:中心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宁吉喆: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倪岳峰:国家海洋局副局长蔡其华:中共长江委党组书记,长江委主任王思齐:原贵州省政协主席邵桂芳: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山东大学党委书记王国平:杭州市委书记林元和:佛山市市委书记唐承沛:安徽省副省长学界陈鲸:中国工程院院士,军内通讯与信息系统专家徐南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膜技术专家,江苏省长助理卢秉恒: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吴信东:在美国佛蒙特(Vermont)州的佛蒙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著名数据挖掘大师。查红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李健: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原中南大学党委书记耿安松: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及广东省科学院院长,有机地球化学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董树文: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崔之祜:军队著名计算机专家,总参某所学科带头人王耀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校长,少将军衔。费业泰:合肥产业大学教授,2005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杨善林:合肥产业大学教授,2005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历史发展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合肥产业大学前身安徽省立蚌埠高级产业职业学校建立1947年安徽省立产业专科学校创建1950年安徽省立产业专科学校改建淮南产业专门学校1950年淮南产业专门学校升格为淮南煤业专科学校1951年淮南煤业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国煤矿产业专科学校1951年中国煤矿产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淮南煤矿产业专科学校1955年淮南煤矿产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6年西本工学院(矿区开采)并进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合肥矿业学院更名为合肥产业大学1962年安徽建筑工程学院(本科部分)并进合肥产业大学1970年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并进合肥产业大学1952年淮河水利专科学校创建1953年淮河水利专科学校改建水利部怀远淮河水利学校1957年水利部怀远淮河水利学校撤销1958年淮河水利学校复校并升格为安徽水利电力学院1970年安徽工学院并进合肥产业大学1949年皖南革命干部学校创建1951年皖北干校并进(合署)皖南革命干部学校1952年皖南革命干部学校、皖北干校合并组建安徽干部学校安徽干部学校更名为安徽行政学院1958年安徽行政学院、芜湖电力学校(机械科)合并升格为安徽产业专科学校1959年安徽产业专科学校更名为安徽机械产业专科学校1960年安徽机械产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安徽机械学院1961年蚌埠机械学院、芜湖电力专科学校、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淮南化工专科学校、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并进安徽机械学院1978年安徽农机学院(原安徽工学院)复校1978年安徽农机学院更名为(复名)安徽工学院1994年安徽工学院并进合肥产业大学一、蚌埠机械学院1958年蚌埠产业专科学校创建1960年蚌埠产业专科学校升格为蚌埠机械学院二、芜湖电力专科学校芜湖电力专科学校创建三、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1958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产业学校创建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产业学校升格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1960年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更名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四、淮南化工专科学校淮南化工专科学校创建五、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1958年马鞍山钢铁产业学校创建1960年马鞍山钢铁产业学校升格为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1961年安徽机械学院更名为安徽工学院1962年安徽轻产业学院、安徽交通学院、安徽建筑工程学院(专科部分)并进安徽工学院一、安徽轻产业学院安徽轻产业学院创建二、安徽交通学院1956年安徽交通学校创建1958年安徽交通学校升格为安徽交通学院三、安徽建筑工程学院1958年安徽省建设厅干部培训班、沈阳计划经济学校和苏州建筑工程学校(部分)合并组建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创建1960年合肥产业大学(土木系部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合并升格为安徽建筑工程学院六十周年校庆合肥产业大学六十周年校庆专题2005年10月,合肥产业大学将迎来60周年华诞,并将以“人文、学术、创新”为主题举行60周年庆典活动。2005年10月9日上午,在安徽省红三环运动场,各级领导、合工大师生员工代表以及来自国内外、中国各地的校友、嘉宾在此隆重集会,庆祝建校60周年。中共中心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致电祝贺合肥产业大学60周年校庆。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郭金龙,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金山,安徽省政协主席方兆祥等各级党政领导和兄弟院校代表及部分企业、科研单位代表出席了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坐。庆典活动由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徐惠鹏主持,活动分为庆典大会和庆典演出两个部分。会议在掌声中宣读了李-岚清同道、路甬祥同道、宋健同道的题词和有关单位的贺信、贺电。合工大校长徐枞巍同道在会上作了题为《继续传统,宏扬精神,兴校图强,再创辉煌》的讲话,他在讲话中回顾了学校60年的发展历程、展示了60年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提出了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办学思路,并对长期支持和关心合肥产业大学发展的各级师生、校友及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来的贺信。贺信中说,合肥产业大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扬优良传统,注重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和学科建设,在“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氛围中,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建设人才,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希看合肥产业大学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校庆期间,东风汽车公司、江淮汽车团体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东华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安庆石化总厂、皖北煤电团体总厂、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安徽星马汽车团体公司、安徽省民政厅福利彩票公司、马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和广东佛山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正虎先生、北京法国卡普西尼服装品牌中国总代理朱玉霞女士、北京首创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兵先生、北京通力公司董事长王和根先生等单位和个人对学校给予捐赠。校歌歌词——《弦歌一路高声唱》北带淮河,南襟浩浩长江。合肥工大在皖中心。器识为先,品德为上,求知求真,弘实学养。弦歌一路高声唱,培育万千栋梁。厚德笃学,我们毕生的追求;崇实尚新,我们永远的理想,永远,永远的理想。东临巢湖,西眺巍巍大别山。合肥工大在皖中心。学术精进,思想开放,科技创新,教学相长。青春如火好时光,志在祖国富强。厚德笃学,我们毕生的追求;崇实尚新,我们永远的理想,永远,永远的理想。党委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是学校党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围绕学校党委的中心工作,积极发挥顾问助手、督促检查和综合协调作用。办公室主要负责校内各单位贯彻执行党委决议情况的检查及督办工作,党委各类文件、工作报告、会议纪要、情况简报等文字的起草工作;负责党委系统信息收集、编印、上报以及有关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和稳定工作;负责上级党委文件的收发、传递、保管、回档和全校保密工作的检查、宣传及校保密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党委的各种会议及全校性的重大会议和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工作,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与处理工作,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李廉,男,1951年11月生于山东曲阜,山东阳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副书记徐惠鹏,男,1947年9月出生,上海市人,副教授。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江舒,女,1950年10月出生,浙江宁波人,高级政工师。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庆承松,男,1961年10月出生,安徽含山县人,副教授。校长徐枞巍,男,1956年10月生,辽宁省大连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陈朝阳,男,1952年2月12日出生,安徽省巢湖人,教授。副校长韩江洪,男,1954年9月出生,安徽省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校长洪天求,男,1953年11月生,安徽省怀宁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周军,男,1959年7月出生于合肥,籍贯江苏常州,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副校长赵韩,男,1957年5月出生,安徽省宿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武部(军事教研室)人民武装部(军事理论教研室)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在校学生的集中军事练习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人武、双拥、征兵、高技术民兵练习、全民国防教育和人防等工作。离退休工作处离退休工作处是学校设立的党政治理职能部分,负责对离、退休职员的治理和服务工作。现有活动室约800平方米,门球场2个。全处有工作职员17名,设离休办公室和退休办公室两个职能部分。离退休职工党总支共有党员1080余名,分设27个党支部。各个学院具体情况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现设有7个系,9个实验室和计算中心。现有本科专业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全院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40人。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113人,其中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45人,硕士学位79人。目前学院共有学生283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153人。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403人,工程硕士160人,研究生课程班学生118人。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安徽省立蚌埠高级产业职业学校土木科,是学校在1945年创办初期的三个专业之一。1953年为适应煤矿建设需要改名为矿山建筑系。1961年定名为建筑工程系,设有产业与民用建筑和建筑学两个专业。在1967年,原安徽水电学院并进我校,其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划回建筑工程系,当时建筑工程系设有产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1979年,水利类专业划出,成立水利工程系,建筑学专业恢复招生,1982年景立建筑设计研究所。1986年因各自发展需要,建筑工程系一分为三,即建筑工程系、建筑学系和建筑设计研究院。1988年5月水利工程系更名为土木工程系,设有农田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并设有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给水排水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方向,1994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设立给排水专业和交通土建专业。1999年6月,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数学力学系的力学部分合并为现在的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现含概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测绘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是一个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人才辈出的摇篮。始于1950年的淮南煤炭产业专科学校,当时设置采矿科、地质科;195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合肥矿业学院,先后设立地建系、地质系;1958年学校改制为教育部直属的合肥产业大学。当时的地质系先后设置了放射性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质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金属非金属地质和煤田地质等6个专业,后煤田专业与采矿专业合并为矿冶系;1972年地质系的煤田专业教师支持淮南煤炭学院组建地质系;保存地质普查与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三个本科专业。1987年因设立环境工程专业而改称为资源与环境科学系,2000年又增设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2001年9月28日正式建立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教育部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学院原地质普查与勘探专业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分别调整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及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1981年学院获得国家第一批矿床学和构造地质学两个专业的硕士授予权,1987年获得矿床学专业博士授予权。学院现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授权点1个,设有地质学博士后活动站,具有地质学及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地质工程硕士授权点,并具有环境工程和地质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其中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环境工程学科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学院同时设有安徽省生态工程技术中心及安徽省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学院目前有教职员工77人,其中教师64人,教授17人,24人具有博士学位。目前在校本科生1000多人,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200多人。材料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合肥产业大学材料系,始建于1958年,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我国材料、机械等行业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下设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一个实验测试中心、一个模具加工中心、一个复合材料研究所;拥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两个博士点,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一个材料工程工程硕士点,是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目前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在校研究生220人,博士生24人,工程硕士及研究生课程班学生30余人,博士生24人。全院在册教职工70人,有教授21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职员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5人,留学回国职员12人,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79%。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研究队伍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教师专业分布、职称和年龄结构日趋公道,已形成若干个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一批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中坚气力,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已初见成效,有10多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培养对象,已显示出强劲的学科发展潜力。治理学院已有26年的发展历史,在建设国际化、研究型的高水平学院目标指引下,学院教学科研水平迅速攀升,学科学位建设突飞猛进,总体实力迅速增强,已经成长为学科涵盖面宽、特色鲜明、上风突出的、享有较高着名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紧跟现代治理发展趋势与要求,逐步在治理科学与工程、工商治理、公共治理三大治理学科领域取得丰富建设成果,特别是在治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明显,在全国居于前列.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信息治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治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治理、劳动与社会保障;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企业治理及其信息化、企业治理、会计学、信息治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治理信息学、工程与项目治理、行政治理与电子政务、治理系统工程;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工商治理硕士(MBA)、公共治理硕士(MPA)、物流工程、项目治理;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治理科学与工程;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信息治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治理信息学、工程与项目治理、企业治理及其信息化;1个博士后科研活动站:治理科学与工程;1个省级重点学科:治理科学与工程。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设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农产品生物化工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产品加工及贮躲工程”学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食品科学还具有工程硕士授予权。全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近1000人,其中本科生840余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博士生导师3人,师资气力雄厚。化学工程学院学院基本建制为四系两中心: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化工工艺系、制药工程系和应用化学系、理化测试中心和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学院设有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材料学)、化学工艺、化学工程、生物化工等5个硕士点和材料学(与材料学院共建)博士点,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学)学科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化学工程学科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目前,共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职在读博士)的教师占教师总数30%,是一支教学气力强、学术思想活跃、思想素质好的师资队伍。全院教学、科研、实验用房总面积达11000多平方米,具有完善的实验、科研和各种近代分析仪器及设备。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实验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新化工实验楼已于2002年在翡翠湖新校区落成并投进教学使用。目前在院本科生共1653余人,研究生134余人,博士生10人。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1999年由原电气工程系改制为电气工程学院,2001年更名为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全院现有在册职工149人,拥有教学科研职员110人(兼职2人),实验室职员27人和行政职员13人。有正高职称18人,副高职称4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6人。学院设有一个博士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六个硕士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两个工程硕士专业(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在上述各学科点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为国家和省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省重点学科。2003年我院在校本科生为1764名、硕士研究生为187人、工程硕士生为75人、博士研究生为26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目前有7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产业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工程;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环保装备及环境监测、产业工程、产业设计、热能与动力、流体机械、低温与制冷、载运工具及运用工程;3个工程硕士授权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产业工程;4个高校教师系列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环保装备及环境监测、产业工程,其中机械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有机械工程学科博士后活动工作站;3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1个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学院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已有近60年的历史,也有部分是新兴学科专业。(现在机械设计及理论已经被批准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院设有4个系:机械设计工程系、制造与产业工程系、汽车与交通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有CIMS研究所、摩擦学研究所、特种加工研究所等十几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还有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等十几个实验室。全院有教职工28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45人、副教授近100人、有博士学位的50人、读在职博士的50人。已培养出博士20人,硕士约600人。有在读的博士后4人、博士生121人、硕士研究生621人、工程硕士研究生318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院279人、本科生3756人、成-人教育学生505人。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前身为精密仪器系、仪器仪表学院)是具有学科特色和较高学术水平、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着名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千余人。学院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含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即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和该一级学科博士后活动站。现有在校研究生(硕士、博士)150余名,在读工程硕士研究生40余人。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系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筑学专业较早的院系之一。1986年景立建筑系并取得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期参与组建了建筑设计研究院,形成了教学、科研、设计相结合的教育机制。2001年景立了建筑与艺术学院,全院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讲师(工程师)Z0人。外聘兼职教授12人。教师中有硕士学位26人,在读博士9人(其中4人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53人,硕十研究生1l0人。建筑与艺术学院现设有建筑学、艺术设计、城市规划三个本科专业,有“建筑三设计及其理论”、“设计艺术学”两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其中,“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为省重点学科。人文经济学院人文经济学院前身是合工大社科系与外语系,始建于1985年,1999年,将两系合并组建人文经济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296人,专职教师27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91人,有43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讯工程系、实验中心、微型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机构,现有教职工199人,其中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1人。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与通讯技术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986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授权点,2003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授权点。2004年学院在校本科生2032人,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15人,已毕业502人。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院覆盖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光学工程和教育学四个一级学科,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拥有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讯工程两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课程与教学论两个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学院具有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目前学院各类在读研究生200余人,在读本科生1100余人。目前,学院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12人、教授10人、副教授33人,专任教师中8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数学学院本院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两个本科专业,拥有应用数学、计算数学2个硕士点。全院设有基础数学系、信息与计算数学系、应用数学系、公共研究生数学教学部、大学数学教学部、工程数学教学部等6个系、部以及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技术科学与模拟防真研究所、统计分析与运筹优化研究所共4个研究所。研究领域主要有:应用数值逼近、CAGD、应用统计、非线性动力系统、编码与密码、优化计算等专业方向。软件学院2009年4月学校决定按照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有关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要求和标准成立软件学院,并从2009年学院开始招收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学院积极探索新型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发挥合肥产业大学在信息学科领域自身、交叉和融合的上风,加强和国内外大学合作,采用国际上最新优秀教材,聘请校内、国内外著名大学教授和著名软件公司的软件专家和治理专家授课;强化英语教学,强化在软件实习基地的项目研发实践教学。学院与MICROSOFT、IBM、ORACLE、INTEL、HP、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国外著名的IT企业和著名高校开展多途径合作办学,力求在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创新。联系电话:

 
 
 
 
 
合肥产业大学 【合肥产业大学简介】 服务面向地区:全国
  • 联系电话:
  • 商家地址:安徽省六安市合肥产业大学
  • 电子邮箱: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谋思网】上看到的,有惊喜呦!
合肥产业大学 发布的其它信息 查看全部
    最近浏览的信息清空

    锟斤拷锟斤拷谋思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私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站锟斤拷图

    Copyright © 2011-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