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吕梁学院的前身为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它是由原吕梁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78年)和原吕梁理工专科学校(始建于1986年)于1989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2010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吕梁学院,是一所省属地方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三十年风雨沧桑,几代人磨砺奋进,学校现已建设发展成为一所以师范类专业为主体,师范教育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以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本科学校。学校坐落于晋西新兴城市吕梁市,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毗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吕梁作为华夏黄河文明发祥地之一,既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更是资源富区和发展新区,为学校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历史沿革1978年,山西师范学院吕梁师专班在汾阳师范创办。山西省计委,省教育局下达招生计划150人,开设三个专业:物理、数学、英语。吕梁地区教育局委派专人负责管理。1979年,迁到离石,由地区教师进修校代管,开设汉语言文学,数学两个专业,在校生101人,汾阳师范三个专业从1979年冬起,每年报表都由吕梁地区教师进修校汇总上报,行政拨款按单位归属拨款。1980年,学校在东川河乱石滩上,以春苗包款方式圈住81亩地开辟新校址,制定建校方案。1981年深秋,新校址上第一批学生入学住进。1984年,吕梁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建立。6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84)晋政函61号文件《关于建立临汾、吕梁师范专科学校的批复》,批准吕梁师范专科学校建校。1984年,学校颁布校训为“高瞻远瞩,博览多思”,校歌为《我们是创新的一代》,制定了一系列文件,确立了办学指导思想,培养人才规格和改革的内容、目标、方法、步骤、措施。组织实行了十项改革。1986年10月,吕梁师专新校址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硬化路面9000平方米,植树1.3万棵。在校教职工235人,在校生770人。已经为社会输送毕业生881人。1990年,建立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与吕梁师专合并的吕梁理工专科学校,最早筹建于198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85)晋政函16号文件,批准吕梁理工专科学校在校生规模为1500人,总建筑面积48600m2,占地面积153亩,总投资1500万元。筹建基本竣工后,吕梁理工专科学校于1989年8月招生,首批新生工业与民用建筑、化学工程两个专业80人入学。1989年3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89)晋政函14号文件《关于将吕梁理工专科学校改由省管》的文件指出:将正在筹建的吕梁理工专科学校改由省教委管理并与吕梁师范专科学校联合办学;联合办学后,理工科办学规模、基建投资不变,部分公共设施与师专统筹共用;两校实行统一领导;作为“吕梁师范专科学校的理工部”,在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之前暂用“太原工业大学吕梁专科部”的名称。1989年6月23日,国家教委(89)教计字092号致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你省两校合并改办为“吕梁地区高等专科学校”的通知》文件批准,同意吕梁理工专科学校(筹)和吕梁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改办为吕梁地区高等专科学校,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省教委主管,属于普通专科学校,内设理工部和师专部,办学规模为1900人,其中理工部1000人,师专部900人。1989年8月3日,山西省教委,山西省计委,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人事局,山西省劳动局五个委厅局联合下发晋教计字(1989)13号文件《关于吕梁理工专科学校(筹)和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改办为吕梁地区高等专科学校实施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指出:吕梁理工专科学校自1989年3月2日正式上划省教委直接管理;在领导班子未组建之前,由任元恩、刘辉汉、王兴富三同志先组成临时领导组,实施开展工作。至此,吕梁理工专科学校经历了短短四年的筹建,走上了一条与吕梁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办学,建设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的新的办学之路。2000年,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步提高。2003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强校升本”奋斗目标,在省、市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亲切关怀下,决定以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为依托筹建吕梁学院。2008年,学校通过省教育厅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09年,投资4.47亿元的千亩新校区一期工程17.5万平方米建设工程基本竣工,学校实现部分搬迁,学校通过教育部专家升本评估验收。2010年1月在教育部专家组广西南宁会议上,以高票通过升本票决。2010年3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发教发函[2010]26号,《教育部关于同意在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吕梁学院的通知》指出:山西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申请建立吕梁学院的函》(晋政函[2009]98号收悉。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本科学枝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以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的评议结果,经研究,同意在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吕梁学院,学校代码为10812;同时撤销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2010年4月2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晋政函[2010]50号文件,《转发<教育部关于同意在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吕梁学院的通知>的通知》。2010年,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吕梁学院。5月8日,山西省教育厅下发了晋教发[2010]12号文件《关于转发省政府转发<教育部关于同意在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吕梁学院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阎保平阎保平,男,1958年生,山西离石人,中共党员,教授,吕梁学院党委书记。1975年3月高中毕业到农村插队,1977年招工,1979年就读吕梁师专数学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任吕梁师专教务处副处长,1990年任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办公室主任,1995年任副校长,2003年任校长,2011年1月任吕梁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述平杨述平,男,1969年11月生,山东省东营市人,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职称。1991年毕业于太原机械学院,留校工作期间,历任测试技术系分团委书记,电子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2001年6月起担任党办、校办副主任(主持工作);2001年11月担任党办、校办、外事办主任;2003年3月担任校长助理,兼党办、校办、外事办主任;2006年7月任组织部、统战部部长,党校副校长;2008年11月任中北大学副校长。2011年1月任吕梁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党委副书记杨迎平杨迎平,男,1962年生,中共党员,山西岚县人,教授,硕士学位,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吕梁学院副书记。1984年山西大学哲学系毕业。同年参加工作,在吕梁地委讲师团任教。1986年在吕梁地委宣传部工作,1987年任石楼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90年调入吕梁高专后历任宣传部副部长、党委办主任、校长办主任,1998年12月任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2011年1月任吕梁学院副书记。教学科研卅载春秋,薪火相传。三十年积淀,砥砺出“博览多思,修德重行”的校训精神,孕育并形成了“团结、文明、敬业、进取”的优良校风,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历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学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先后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6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省级课题38项;教改科研成果获奖65项,其中国家级19项,省级46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6项;出版教材、著作130余部,其中30余部被列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63篇,核心刊物收录55篇。合作交流校企合作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交口县人民政府、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公司、山西楼东俊安煤气化有限公司、山西中阳钢铁集团等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办学合作。合作项目学校与法国塞市和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开展了教育合作项目。“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是学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师资力量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6000,分别来自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四川、湖南、内蒙古等10多个省(自治区)。学院占地面积1485.39亩,总建设面积45.7万平方米;现有教师93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1人,博士、硕士349人,在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2人,已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适应教学需求、满足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学院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16.7万册,电子图书55余万册,各种期刊1000余种,并向读者提供现代化电子图书和计算机网络服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770余万元,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3个,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学院具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微格教学实验室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办学条件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学校注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布局合理,美观舒适。学生食堂磁卡售饭,简捷方便,经济卫生。学校建有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健身房等良好的体育设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整洁、舒适、高雅、现代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术研究科研平台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科研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建筑工程实验室校级科研实验室[序号实验室名称负责人1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室卫英慧2生物材料研发室刘保琦3生物技术研发室杨卫民4材料化学实验室翟言强5量化计算实验室王炎6材料与化工厂技术工程中心秦永琪7药物化学实验室乔元彪8应用化学实验室王中慧9配合物合成实验室武国兴、张军10力学实验室白贵臻建设成果截至2014年6月,该校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科研项目4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省级课题40项,市局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励21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9项;出版教材、著作165部,其中36余部被列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630余篇,其中被SCI、E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63篇,核心刊物收录121篇。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馆藏纸质图书75万册,电子图书55.6万册,中文纸质报刊890种,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两个全文电子期刊库,有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2个,自建数据库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条形码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学术期刊《吕梁学院学报》前身为《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12月,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10]896号文件,同意将《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吕梁学院学报》,由吕梁学院主管主办。主要栏目: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吕梁地方文化研究等,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学院荣誉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争创一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道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建校以来,学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万余人。学校先后获得山西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十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1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德育示范学校”2005年被山西省教育厅命名为“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2006年荣获“山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被中共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会评为山西省第九届“育人杯”先进集体。学院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时,选拔优秀专科学生升入到本科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继续学习深造,完成学业后取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部分专业为省教改试点专业,具备“专升本”保送资格。发展规划正在建设中的吕梁学院占地1039.71亩,约69.31公顷,规划建设用地约60公顷,规划学生人数10000人,总建筑面积约为2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6.64亿元。该项目由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于2006年6月6日开工建设。该项目2006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预备项目、吕梁市重点工程、2007年正式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新校区建设项目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工程计划于2007年—2010年完成,一期工程完成后能满足6500学生规模的办学要求;第二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前后开工完成,二期工程完成后能满足20000人学习任务。第三期工程也已经在筹备中。立足地方服务社会,锤炼特色化育英才。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正在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道路,为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服务有力的多科性、地方性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院系设置化学化工系化学化工系创建于1981年。现有专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讲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拥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现代化实验教学设备和4000多平米的专业实验实训室。设有山西化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1个。在省内外有15个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承担省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5项,教改和科研项目10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的有2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材和专著30余部,发明专利4项。连续四年学生考研率在40%以上。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一等奖、山西省“育人杯”先进单位等称号。●化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应用化学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材料化学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非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非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矿业工程系矿业工程系创建于2008年。现有教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撰写科研论文30多篇,编写出版教材5部,获得中国发明专利3项。拥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4个,实验室建筑面积达3000m2,建有矿井通风等11个专业实验室和力学、建材、CAD等3个基础实验室,另有8个实验室正在建设当中。毕业生倍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达到95%以上。●采矿工程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非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建筑系建筑系创建于1989年,是学校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4人、工程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在读硕士1人,“双师型”教师11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完成横向科研课题3项,出版预算图集1部,编写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3部。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项,建有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有建材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室8个,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735台套,总价值565万元。建筑系积极推行双证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毕业生供不应求。建系至今,为社会输送人才1597人,许多学生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土木工程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城市规划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五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工程造价专业(非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工程管理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生命科学系生命科学系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硕士22人。在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承担省级项目4项。建有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食品分析与检验等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共15个,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立了北京植物园、青岛近海流域、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近四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平均为80.6%,连续几年获得学校考研成绩突出奖。●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数学系数学系创建于1978年,是我校创建最早的教学系之一。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教育三个专业,下设函数与方程、代数与几何、初等数学、应用数学、高等数学五个教研室和数学建模实验中心。三十多年来已为我省培养了近3000多名合格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大批学生已成长为当地的教育教学骨干。现有专任教师36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5名、讲师7名,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25名。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承担省级、校级科研、教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9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连年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以及专升本和考研升学率均保持较高水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数学教育专业(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1996年。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2人,在读硕士7人。全系承担省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教改项目4项,校级精品课程4门,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7部。现有计算机软件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及维护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实验用房2000余平方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含软件技术方向)(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非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物理系物理系创建于1984年。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副教授15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硕士19人。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0余篇、出版论著20余部。应届毕业生考研率50%以上,专升本达线率34%以上。2009年、201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一、二等奖,201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国家级一、二等奖。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基础物理、近代物理、电工电子技术和教技技法等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物理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中文系中文系创建于1979年,是我校创建较早、规模较大的系之一。现有教师3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4人。发表论文600多篇,出版论著40余部。为社会输送了4000余名毕业生,他们大多已成为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新闻学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非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历史文化系历史文化系创建于2005年,是学校最年轻的系之一。现有在任教师18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4人,另聘客座教授2人。师资队伍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扎实,科研实力较强。共承担校级教改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科研项目8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历史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外语系外语系主要承担本系英语专业教学与管理以及全校的本、专科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拥有9个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和一个图书资料室,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副教授14人、讲师1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5人,在读研究生8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3人。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并承担多项院级教研项目和省级课题。●英语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思政部思政部(系)由原思政部和政法系部分专业整合组建而成,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同时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讲师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6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人。教师科研力量较强,成果突出,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论著10余部,承担省级以上科研、教改课题12项,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0余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毕业生考取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等著名院校研究生50多名,考研率在全校中名列前茅,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经济管理系经济管理系现有教师2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0名、讲师3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8名,3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是“985”院校优秀硕士毕业生,兼职教师均为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科研力量较强,成果突出,发表学术论文48篇,出版论著7部,承担校级以上科研、教改课题8项,获得省级以上荣誉5项。●财务管理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法律文秘专业(非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财务管理专业(非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会计电算化专业(非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教育系教育系创建于2002年,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新系。现有专兼职教师26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硕士21人。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论著教材5部。拥有数码钢琴实训室、舞蹈室、手工制作室、心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室。通过加强学生课内外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全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体育系体育系创建于1987年。现有专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3人、讲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7人。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一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两项,校级科研课题两项,校级精品课程两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90余篇,参编论著、教材20余部,多次在山西省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上获奖。●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艺术系艺术系创建于1999年。现有专业教师2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8人。发表国家级论文30余篇,省级论文50余篇,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级奖励30项。我系教学环境优越,配备有音乐厅、琴房、图书音像资料室、多媒体教学设施、美术专业工作室等教学设施。学生社会适应性强,就业率达到90%以上。●音乐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美术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园林系园林系创建于2007年。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人,在读研究生3人。建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植物及植物生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测量、组织培养等专业实验实训室10余个。以“懂理论、会操作、能实干”为办学特色,毕业生能取得多种技能证书,就业率达95%以上。●园林技术专业(非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成人教育部吕梁学院成人教育部,是吕梁学院内设的成人教育管理与业务双重职能机构。1999年11月经学校内部体制改革设立,编制7人。现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管理干部3人。成教部全体工作人员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以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撰写的各类科研论文数十篇,2000年曾有论文被《中国成人教育》入选。该校是山西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计算机培训点、考核点,是晋冀鲁豫成人高校研讨会成员学校之一,是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人才培养学院始终把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办学的中心任务,以全新的办学理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着力培养基础厚实,技能扎实,作风朴实,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服务于教育、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历届毕业生以其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好评。为此,学院先后获得“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育人杯’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8年5月,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通过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着力促进学生就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就业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良好。2009年,学院被评为“山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化校训弘毅行知弘毅:宽宏坚毅。谓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出自《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朱熹注解曰:“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至其远。弘而不毅,则无规则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道。”“弘毅”二字集中体现了自孔子以降,中国杰出知识分子共同的优秀品格。“知”与“行”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知指知识、知觉、认识;行指行为、行动。知与行并提始见于《左传》和《尚书》。《尚书》中有“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论说。先秦诸子中孔子主张知行结合,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明代王守仁《传习录》“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认为行先知后,行可兼知,主张行优于知、行高于知。孙中山提出“以行而求知,因知而进行”。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一以贯之的教育精神便是知行合一。“弘毅行知”出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弘毅”属世界观,强调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行知”属方法论,强调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弘毅行知”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是做人准则与做事准则的高度契合,体现了对全校师生员工立身处世、治学求知的总体要求。校徽设计来源:以中国红为底色,寓示吕梁学院是一所地处革命老区红色土地上的大学。主体图案为书法变体的古老“吕”字。中间带有飞白的一笔既是凤凰造型,寓示该校兴办于凤山脚下,人才济济,龙骧凤起;又取像于黄河,彰显学校的地理方位与文化精神。其整体结构富有中华传统哲学意蕴,亦具篆体石刻风格。奖助办法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贯彻实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同时,学院配套实行奖学金、助学金和特困补助等制度。学院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门负责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同时建立勤工助学基地,广辟勤工助学渠道,尽可能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保证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学院地址老校区: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滨河北东路38号邮编:033000新校区: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学院路1号邮编:033000联系电话:
锟斤拷锟斤拷谋思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私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站锟斤拷图
Copyright © 2011-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