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程集中学程集中学是一所全日制省级示范高中,坐落在泊湖之滨的长铺镇,距县城约10公里,占地124亩,建筑面程集中学积36000多平方米。现有56个教学班,4000多名学生,180位教职工,其中高级教师56人,中学一级教师68人。1958年创办时,名为程集初级中学。1970年首次招收高一新生,更名为程集中学。1978年被定为“安庆地区重点中学”,1987年地市合并后改称为“安庆市重点中学”。自1978年起学校为高校输送学生近万人,许多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等名牌大学就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各级重要部门工作;不少学生读硕士、读博士并出国留学。毕业回乡的学生许多成为柑桔种植、水产养殖、粮食生产等专业户,成为乡镇企业的骨干和村干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安庆日报》、《人民教育》、《安徽教育》和中央电视台曾先后多次报道程集中学的教改情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校现设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工会、团委等机构。现有教职工180人,其中高级教师56人,一级教师68人,二、三级教师共58人,本科学历的76人,大专学历的28人,中专学历的4人;自1978年起,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3人,获省级荣誉称号的5人,获市级荣誉称号的27人,获县级荣誉称号的50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教师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获国家级奖励6篇,省级奖励10余篇,市级奖励数十篇;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的数十篇。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获省级辅导奖的30人次,获市级辅导奖的50余人次。办学理念程集中学程集中学办学,胸怀四海,放眼未来。程集中学办学,决不死守僵化的教条,决不会被传统的镣铐捆住手脚。程集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程集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一个具有强大自我更新能力的系统。它寻真求美,从无止息。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程集中学选择和形成了“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榜上有名,脚下有路”的办学方针。这样的一个办学方针,宽和而富有弹性,它决不一味迎合应试教育体制,使学校沦落为应试的奴隶,沦落为“低能儿的温床”;这样的一个办学方针,充分显示了决策者的勇毅和睿智,既准确地把握了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为民族国家造就英才,又能情钟松滋,仁爱桑梓,成为家乡建设的人才基地。后来,这样的一个办学方针日臻完美,应运而生为“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当地农村培养有用人才”的“两为”方针。程集中学永将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抚四海于一瞬,纳古今于一体”。程集中学早已腾升跃入当今素质教育的翻波涌浪之中,与潮流共舞。程集中学坚持不懈地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发展依据实际情况办学程集中学1978年,程集中学开始了回乡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大多数回乡学生有四个“不足”:1、思想认识不足,轻农厌农不安心于农;2、心理素质不足,高考落榜也落了志;3、文化知识不足,学了的不会用,要用的还得从头学;4、劳动技能不足,谋生无手段,致富无门路。四个“不足”带来了三个社会问题;1、大量毕业生复读,使农村中学教育卷入了重复教育的死胡同;2、给学生家庭带来精神上、经济上的负担;3、给社会增添了包袱,甚至是不安定因素。从1980年起,学校决定把劳动作为一门课程,各班除每周安排两节劳动课外,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1981年,该校制订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立志成才”的校训,强调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成绩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全校师生利用三年时间,削平了一个小山丘,开辟了一个有250米跑道的运动场,挖了一口养鱼池。修路800米,载树5000株。劳动技术课程的开设1983年,程集中学率先在全校各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组织人员对宿松县自然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宿松有70万亩山场,小气候适宜栽种柑桔;有80万亩水面,发展养殖业大有用武之地;而全县这两方面专业人才极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在高初中各年级分别开设“柑桔栽培”和“水产养殖”两门劳动技术课程。自编《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和计划》,自编《柑桔栽培》、《乌龟和鳌的人工养殖》等教材,自建劳技基地,开辟桔园13亩,种桔3200株,育苗1万株;建养殖场2.5亩。柑桔管理责任到班,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原则,着重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同时,在文化课教学中适当渗透职业技术教育。让全校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掌握一到两门劳动技能。办学思想得到肯定市教委主任龚政,省教委主任陆庭植、朱仇美等同志先后到该视察。1984年9月,安徽省副省长杨纪珂同志亲临程集中学考察,肯定程集中学的办学经验。程集中学1993年,该校又进一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该校狠抓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狠抓“集体备课”与“目标教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狠抓“课内向课外延伸”、“理论同实践结合”、“知识向能力转移”等教改实验;狠抓“三课”(劳技课、体育课、美术课)、“三操”(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三会(班会、体运会、文艺晚会),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在农村中学教育改革大道上,又前进了一步。探索教育改革,坚持“两为”方向,推行素质教育,在近年高考中,该校毕业生本、专科达线人数逐年上升,近年已达毕业生总数的80%以上。提出“择校生三年包进大学,统招生三年包达本科”的口号,向学生、家长和社会作出了承诺。程集中学决心在今后十年中,把程集中学办成拥有54个高中班、2700学生、300教职工、藏书30万册,建有校园电视台,校园互联网的高级中学,建成既能向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有特长的优秀人才,又能为当地农村培养适应力强、有一技之长的建设者的省级示范中学。历任领导历任校长:刘承奎(1958—1959)、宗从保(1959—1963)、陈尚福(1963—1978)、刘年荣(1978—1988)、柴春华(1988—1992)、张留火(1992—1996)、段焕球(1997—1999)、石剑(2000—2002)、詹雄征(2003—2007)、石俊(2007.8—2009.10)、罗钊(2009.10—至今)。历任党支部书记:宗从保、陈尚福、刘年荣、柴春华、张留火、段焕球、石剑、詹雄征、刘早田。学校荣誉程集中学1986年学校获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和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授予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称号;1988年4月被国家教委确定为教育改革试点学校,同年8月被省教委确定为安徽省德育改革试点学校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第三周期人口教育项目试点学校,同年7月再次被评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1989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1995年在全省人口教育试点学校综合评比中获第三名;1997年被省绿化委、省教委联合命名为“花园式学校”;1998年获华东六省一市“东华杯”化学竞赛安徽赛区团体第一名并喜捧“东华杯”;2001年通过省示范高中办学评估,2002年5月初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高中”;2004年被评为“安庆市绿色学校”;2006年3月被评为“安徽省绿色学校”。校友名单王强张宿堂沈水生夏令武蒋和葆刘红红贺学会张玉华方国学段晓华朱凤艳石创基袁洁浩杨志勇熊英吴青彭建章严正柱李浩石金权贺凤翔王兴陈志刚王先荣姚其健段生权徐玉林王长明石庆华刘州赵鉴华余焰,和国外金安凡杨银湖彭艳涂列群朱昔群朱文斌朱剑峰张,杨泰尹红平汪维才石林洪宗训董必胜陈亚飞陈军周应江孙燕舟刘美林胡金保曹金善其他相关附: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级报刊、各种类书辞书介绍宣传程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节目、文章、词条《农村中学改革之路》(中国教育电视台1988年3月3日6∶003月6日7∶00)《程集中学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开设劳技课为农村培养有用人才》(《安徽日报》1984年12月6日马增运)程集中学《有益的启示》(《安徽日报》1984年12月6日报纸短评)《端正办学思想,认真开设劳动技术课》(安徽省教科所《教学研究》1986年7月号宿松县程集中学)《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宿松县程集中学调查》(《安徽教育》1986年第8期余介凡)《程集中学教育质量大面积提高》(《安徽日报》1986年9月23日张向荣)《普通中学要做到“两为”》(《安徽日报》1986年9月23日报社短评)《科技出成果教育出人才——宿松县程集中学开展劳动技术课教育情况调查》(安庆行署教委《安庆教育》1986年第9期)《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坚持劳动技术教育》(安庆地委办《安庆情况》1986年11月10日宿松县程集中学)《程集中学开创两为结合新模式》(《安庆日报》1986年11月25日)《教育的生机在这里——访宿松县程集中学》(《安徽日报》1986年12月4日吴昌征王畅平)《结合本地自然条件,着眼学生未来需要,程集中学开设有特色的劳动技术课》(《中国教育报》1987年1月3日)《程集中学扎扎实实完成“两为”任务》(《安徽教育》1987年第一期鲁永琦)《端正教育思想关键在各级领导》(《安徽教育》1987年第一期《安徽教育》社论)《一篇不连贯的札记——程集中学采访拾遗》(《安徽教育》1987年第二期万康生)《适应社会需要,办好农村中学》(《安徽省教育学会通讯》1987年第2期宿松程集中学)“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学习程集中学办学经验”(《安徽教育》1987年第3期专栏):1、《学事先学人,学人学根本》安庆行署教委主任龚政2、《学习程中变观念,落实“两为”“两手”抓》潜山县胜利初中程集中学3、《进一步搞好劳动技术课教育》贵池中学4、《为社会培养多层次人才》望江县码头职业初中5、《改革教育,培养各种人才》桐城中学校长项义发《农村中学如何将挤在高教“独木桥”上的学生引到阳关大道?程集中学根据农村特点开设劳动技术课——让学生学到技术回农村各显其能》(《中国教育报》1987年4月1日鲁永琦)《树立办学育人的新观念》(《人民教育》1987年第5期孙昌瑞)《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中国教育报》1988年1月2日安徽省教委副主任沈培新)《从振兴本地经济出发,积极开展科技教育》(《安徽省教育学会通讯》1988年3月号柴春华)《程集中学摸索出一条农村普通中学办学新路子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中国教育报》1988年3月5日新华社专稿)《程集中学积极实施“燎原计划”》(《安庆日报》1989年9月15日)《程集中学“两为”教育绽奇葩》(《安庆日报》1989年10月10日潘叔安陈海云)校园风光《我们是怎样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安庆教研》1991年第4期段焕球)《人才的摇篮,花园式学校——程集中学在稳定中求发展》(《宿松报》1997年7月10日艾旦)《程集中学主题班会形式活泼效果显著》(《宿松报》1998年4月2日吴晓阳)《教改花盛开——记宿松县程集中学》(《安庆日报》1998年10月7日程实)《程集中学召开“太阳帆”文学座谈会》(《宿松报》1998年12月27日)《程集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谴责北约炸我使馆的暴行》(《宿松报》1998年5月13日老实)《安庆市程集中学》(《人民日报》1999年10月5日第三版)《太阳刚刚出山——记改革中的宿松县程集中学》(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中国潮》第314页张武扬)《宿松县程集中学》(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大辞典》第1卷第513页)《宿松县程集中学》(安徽教育学院《江淮学林》第239页)《程集中学》(宿松县人民政府《宿松年鉴》第141页)《国家教委教改试点学校程集中学》(1999年《安庆年鉴》第225页)相关新闻长铺镇人大政协来我校检查食品安全工作程集中学2013年11月14日下午,长铺镇人大主席徐申友带领长铺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行12人到我校学生检查食品安全工作。罗钊校长,徐经生副校长陪同检查。他们深入到学校食堂内,对食品及辅助原材料进货渠道、从业人员资质与健康情况、食品售卖价格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实地查看了食品储存及加工情况,同时对校内商店及学生校外就餐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代表委员们认为我校饮食服务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规范,餐厅特色鲜明,饭菜质量较高、价格适中合理。但是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操作员没有配备工作服、帽子、手套,食堂排污有待改善。徐申友希望我校进一步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对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常抓不懈,进一步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师生。联系电话:
锟斤拷锟斤拷谋思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私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站锟斤拷图
Copyright © 2011-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