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是河北省重点中学,全国百强中学之一,占地面积达400余亩(新校区300余亩,旧校区100余亩)。学校创建于1915年,是塞外久负盛名的学府,被誉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校容校貌张家口一中校训:孜孜以求、慎独自砺、锲而不舍、兴国宜民校风:文明、质朴、坚毅、向上教风:重德、敬业、乐道学风:惜时、乐学、专一办学规模近年来,学校又兴建成现代化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学生宿舍楼各一座;自筹资金建成教学闭路电视系统、校园信息网络系统、教学录像摄像演播厅、微机教室、多功能综合电化教室、多媒体语言教室等教学设施;组建起学生礼宾乐队、鼓队、舞蹈和健美操队;实现了校园园林化,优化美化了育人环境,教学设施及设备投资总额达600万元,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电化教学试点学校”、“河北省电教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计算机实验学校”、“河北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河北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师资力量学校现有在校高中学生4500余人,有教职工400多人,其中特级教师15人,高级教师118人,中级教师110人。先后有百人以上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有20多位教师是省、市学科骨干或带头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另外,还有20多位青年教师在全省举行的各学科课堂教学大赛或电教录像课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承担了国家、省、市级教育教研课题共10余项。历届英才1997年河北省理科状元蒋昌云毕业于张家口第一中学。2008年河北省理科状元马欣然毕业于张家口第一中学。历史沿革1915至2006年1915年“察哈尔区立中学校”成立,校址在明德街路东(今校园教学区中部)。中学学制4年,每届1个班,约三四十名学生。首任校长姓米,主要职员有教务主任、事务主任和学监。第二任校长崔毓珍(任期不详)。1921年马俊声任校长,教务主任吴家象主持工作。实行严格管理,初步建立良好教学秩序。1922年宁恩承任校长。学生自治会成立,领导学生进行爱国宣传活动。1924年胡子恒由教务主任升任校长,主持学校工作直到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张家口。1928年国民政府统一中国,察哈尔特别区域改为省,学校改称“察哈尔省立第一中学校”。张北县南壕堑(今尚义县城)的天主教养正学校组建初中部,命名“私立养正中学校”。历任校长是:吕登岸、颜德斌、吕新吾、姬世民。1931年省立第一中学校设置高中班。根据《新学制》,中学教育6年,初中、高中各3年。1932年第一中学校有“学生初中4班,高中1班,共224人。全年经费23134元,校长以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主任各一人,其它教职员19人。”(《察哈尔省通志》卷24“执业编”)张家口“私立塞北中学校”成立,校址桥西长胜街(今十五中校院)。有初中一至三年级3个班,学生128人。校董会董事长乔嗜冰,校长张希贤,下设教务主任、训育员、事务员、校医、文书各1人,教员10人。第二任校长张国柱。1933年第一中学校长胡子恒被任命为察哈尔省教育厅长,但仍兼校长。教务主任马子宣、训育主任吴鸣珂、事务主任刘步瀛。1934年第一中学校改称“省立张家口中学校”。1935年张家口中学校爱国师生声援北平学生“一·二九”运动,抗议反动政府镇压抗日活动的暴行。第二年初,学生会领袖肖毓黛等人遭到当局迫害,被迫离校。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师生以各种方式投入抗日斗争。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张家口,张家口中学校、私立塞北中学等被迫停办,校舍被强占改为军营和马厩,教育教学设备和图书完全被毁坏。张家口中学校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1.9万元(按1937年市值计算)。不甘心为亡国奴的师生纷纷奔抗日前线,或流亡大后方。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二短期师范”在易县龙村成立,简称边二师。隶属晋察冀边区政府教育厅,日常工作由一专署领导,校长先后为:于六洲、江涛、王士元。第二年春迁易县苑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边二师迁入民主察哈尔省省会宣化市,更名“察哈尔中学。”校长王绍文,教师和工作人员60多人,学生扩展到500多人。1946年晋察冀边区教育委员会利用张家口中学校旧址创办“张家口市立中学”,郝人初任校长。教职工83人,学生519人。全面内战爆发,张家口市立中学与回民中学、女子中学师生奉命随边区党政机关撤离。到建屏县西黄泥村(今属平山县)合并为“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1948年迁石家庄,改名“华北育才中学”。1949年初进北平,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并,为附中二部。1951年9月在北京圆明园建新校舍。1955年,改为“北京市第101中学”。察哈尔中学从宣化撤回易县。国民政府察哈尔省恢复“省立张家口中学校”,赵之恒任校长。11月正式招生开学,学生曾达到600多人。利用联合国援助款建设3排教室和1座小礼堂,购置部分图书设备。为因日军占领而失学辍学的学生认定学历资格并补发证书。私立塞北中学校复校,校长张国柱。1947年人民解放军战争形势好转。察哈尔中学迁址涞源县东郊的后泉坊村,合并“察哈尔师范”、“察哈尔干校”和“五专师范”,组建“察哈尔联合中学”。校长武树藩,秘书李寿田、教导主任董遂平、总务主任刘铭、生产主任于右启。学生约1000人。1948年1948年底,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察哈尔人民政府接收省立张家口中学。1949年年初,察哈尔联合中学奉命进入张家口市。以察哈尔联合中学为主,与察哈尔省立张家口中学、私立塞北中学、私立养正中学合并,建立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察哈尔省立张家口中学”。武树藩为校长,干部6人,教师56人,教职工总数137。在册学生543名。暑假后达到21个教学班,学生1349名。师范街原国民党军队汽车队院划归本校,称为二部。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和国家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指导下,省立张家口中学发生根本变化。1950年人民政府拨款兴建20间教室,配备了教学需要的图书、实验仪器和其它教学设施。建立了卫生室和学生食堂。教师和学生生活学习条件有所改善。新任校长齐淑蓉。教育部长马叙伦为张家口中学校题写校牌,被广大师生引为光荣。1951年实施《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学制为初中、高中各3年。1952年董遂平接任校长。年底,国家省区调整,察哈尔省撤销,张家口市划归河北省,学校改名“河北省张家口中学”。1953年贯彻执行国家“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文教工作方针,学校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教学逐步成为学校的工作中心。有组织地学习推广苏联凯洛夫教学法。鲁哲接任校长,主持学校工作至1958年。1954年整顿学校编制,校长以下设副校长1人。设教导处和总务处正副主任共4人,教导员4人。为改进教学管理,全校设立9个教学研究小组和4个班主任小组。教学条件初步改善。校园占地面积扩展至74300平方米,折合11.4亩。政府拨款18万元,重建礼堂。校舍总建筑面积1307.6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达到24802册。1955年贯彻执行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教学计划”。本校适当压缩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课业负担有所减轻,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加社会实践和体育、文娱活动。1956年正式使用“河北张家口第一中学”新校名。年中,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学。为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设置专职书记,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刘伶。1957年工资制度改革。建国初期是以小米为单位的“米薪制”,1953年改为按商品数额折算的“工资分”。本次改革按照学历、教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评定工资级别,本校有1人评为“中学二级”。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王岩波等6名教师被划为右派份子。1958年张腾飞接替鲁哲任张家口第一中学校长。在总路线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形势下,学校制订《社会主义大跃进计划》,规定教工每人全年支持农业建设25个劳动日。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全年高中生70天,初中生50天。陆续建起白土厂、机械厂、玻璃纤维厂等工厂。在校外建起几十座小高炉大炼钢铁。1959年开展“反右倾和社会主义大辩论”,有思想敢讲真话的领导和教师遭受错误批判。一些也学生遭受批判和打击,甚至受处分,被迫停止学业。制订《三年工作规划草案》,提出向全国名校看齐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为:“学福建、赶京津,在教学质量上苦战三年,赶上北京四中。”具体办法有:政治挂帅、教育教学对口赛,师傅带徒弟、大搞群众运动等措施。1960年国家严重经济困难,教师和学生处于半饥饿状态。调整教学作息为:上午9点至下午3点上课,其余时间自由安排。要求后勤全力改善生活供应办,好食堂,对患病师生及时救治。根据省政府,学校制定《培养师资、提高干部的计划》,提出“教师应在一年内提高调整为高标准的合格教师”。学校出席“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即教育“群英会”。1961年国家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张家口市委派以宋恩普为组长工作队进入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整顿。编印了《一中教师手册》,对师德、教学、以及个人行为提出较高要求。上级拨给学校农田550亩,在市郊的上营屯。校内学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在操场、教室和办公室的房前屋后开垦小片荒,种植粮食和蔬菜,养猪、羊、兔、鸡等。当年学校的食堂饭菜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生活供应和营养状况初步改善。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工作组组长宋恩普留任校长,王茨伯任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张舜华、安启堂任、李增林。全校上下同心,全力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把教学工作放在中心地位来抓。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恢复到大跃进以前的水平。1962年在教学研究和改革基础上,确立了语文、数学、外语的工具学科基础地位,集中精力保证。对其他学科,则强调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校领导深入各教研组,采取以点带面的工作方针。广泛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以重点人、重点课带动全组,以重点组带动全校。经过调整学校确定为高中6轨、初中4轨的完全中学,当年年底在校学生总数1310人。民办“长城中学”创立,借占二部校舍上课。1963年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学五十条),学校出现干群团结,教学正规,风气淳朴,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好局面。高考升学率达80%,处于省内重点中学前列。重新明确校长负责制,党组织负责监督和保证。校长宋恩普、党支部书记郎永生。响应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展学习雷锋做好事活动。被确定为省教育厅所属五所教学改革实验学校之一。学校制定《教学改革试验方案》(草案)。1964年根据毛泽东“学制、课程、教学方法都要改”的指示,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根据中央国务院“组织师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通知,暑假后部分教师被抽调到工作队参加农村和厂矿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校内则依靠团组织在学生中进行毛泽东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两忆、五查”活动。1965年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高潮。全校师生共建立学习毛主席著作小组158个。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制订专题“整改方案”,提倡“改进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市委派工作组进入学校。根据上级指示不进行毕业与升学考试。1966、1967、1968届初高、中学生约1400名滞留学校,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闹革命,红卫兵造反派大串联。学生“造反组织”中影响较大的有“一中红卫兵”、“毛泽东主义红卫兵”等。学校财产遭到严重破坏,部分舍命教工保护图书和实验设备,减少了损失程度。一些教师被打成“牛鬼蛇神”,遭批判、揪斗和监禁。教师张雨青不堪折磨自杀身亡。1967年1月,受上海“一月风暴”影响,学生组织冲击办公室,抢夺公章,宣布“造反派”夺权。4月以后,两派斗争白热化,演变为大规模武斗,该校两派学生组织均有参加。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支左”小组进驻学校,介入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劝说学生返校学习,实现“革命大联合”,并实施军训。10月,在“革命大联合”的基础上,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多数学生返回学校,以原教学班为基础按照连、排、班为单位组织“复课”,接受军训活动。1968年3月,新生1500多人入学。系1966、1967年小学毕业生,分区划片,就近入学,不进行考试。6月,1966、1967届初、高中学生开始离校。两批学生上山下乡去张北、沽源等地。其他同学被分配到工厂、商店和其他部门。7月,张家口煤矿机械厂工宣队进驻学校。成立学校革命委员会,下设政工、教务等办公室。开展“清理阶级队伍”,打击“叛徒、特务、牛鬼蛇神”的进一步升级。一些教师无端遭受毒打、迫害和非法监禁教。教师王儒元被迫害致死,郭裕生自杀。1969年春节前后,1968届初、高中学生全部离校上山下乡。当年,招收初中生约1000人。7月,开展整党建党运动,部分党员教师逐步恢复组织生活,少数干部恢复工作。1970年“备战备荒”,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教师王岩波被诬陷为“现行反革命”逮捕入狱,判决死刑立即执行,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重大冤案之一。筹建学校农场,地址在宣化区片地(沙岭子东)附近。本校有校办企业有机械厂、大车队、农场、饲养场、缝纫厂和920工厂等,全年生产收入2万多元。年底在校学生共计42个班,2495人。其中初一18个班1069人,初二12个班741人,初三12个班685人。本年初中毕业15个班,793人。1971年6月,市中师班“抗大战校”30名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教师严重缺乏现象稍有缓解。1972年张家口市革命委员会重新调整学校命名,学校定名“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恢复高中招生,学制2年。当年招生293人,入学前有简单的考试。“三支两军”人员撤离学校。恢复党支部,重建革命委员会,邸小和任主任,王进壁任党支部书记。1973年在校学生2727人。全国再度掀起“上山下乡”运动高潮,出现大批学生退学现象。1975年制定《张家口市一中教育革命规划(草案)》,确定开门办学的道路,以校办工厂、校办农场、市电机厂和永丰堡、宋家庄、样台等3个农村生产大队建成教学、生产和科研基地。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贯彻市教育局“保证17岁以下学生全部升入高中”的通知,一次招生多达到千人。高中师资不足,教室紧缺,暂时实行二部制,即半日学习,其他时间自己安排。1977年学校开始拨乱反正,各方面工作出现转机。年底,工宣队撤离。恢复统一高考。1978年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质量。撤消革命委员会,恢复原来的管理体制。任命钟润寰为校长,王进壁任党支部书记。为遭受林彪、“四人帮”打击迫害的干部教师平反昭雪。为15人平反,恢复名誉。对26人的政治历史问题进行全面调查,予以正确结论。1979年教育系统拨乱反正,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学校教育支出中第一次出现“奖金”项目。1980年4月学校召开表彰大会,对有25年以上教龄的66名老教师、老教工予以表彰和奖励,颁发了奖品和奖状。根据1979年国务院《关于职工升级的几项具体规定》,给教师调整工资,升级面为40.29%,晋升工资时间从1979年7月份计算,10月起补发。12月8日,该校被确定为河北省田径、体操、足球、篮球业余训练点。1981年河北省调整中学教育,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被确定为24所首批要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在政府的帮助下采取合理措施检查和修缮多年失修的教学房舍,并对部分危险房屋加固或者翻修,解决了教学的实际困难。根据国家政策,恢复发放班主任津贴。1982年恢复因“文化大革命”而多年中断的评选三好学生活动,把“学习好”作为基本条件之一。解放思想,发展教育。学校领导干部提出克服官僚主义,深入教学基层,分工包组以解决实际问题,密切了干群关系。在教学上恢复“五认真”,教师们开展教学竞赛,互相学习和提高。各学科教师举办的第二课堂讲座,深受学生欢迎。1978年以来的5年间共有51名教师经分配或调动进入该校,其中7名是恢复高考以后经考试入学的大学生。1983年教学中推行有针对性教学和“设计课堂45分钟”等教学改革措施,对学生“分类推档”。贯彻《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积极推行新的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育达标率达到90%,优秀率为47%;在市运动会中,高中男子组团体第一名,高中女子组团体第二名。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二年制高中学生全部离校。完全恢复高中三年学制。钟润寰校长、王进壁书记先后调离。张舜华任代校长主持工作。1984年乔润生任支部书记,李家育任校长,张舜华改任顾问。在工作中实施岗位责任制,制定了“教学常规”,提出“教学十项要求”并大力开辟第二课堂。规定领导听课一学期不少于60节。实行人员定编定量和建立岗位责任制制度,调整在职教师调出和调入各有21人。教师李惠芳被《文汇报》评选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市财政局批准晋升一极工资。学校女排第三次蝉联市冠军,男子高中组第四次蝉联运动会团体冠军,初、高中女篮分获冠军。女子乒乓球队获团体冠军和女子单打第一。体育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当年应届高中毕业生167人,100人被高校录取,占60.2%。补习生77人,其中70人被高校录取,为91%。创恢复高考以来本年高考录取率新高。校实验楼开工建设,次年投入使用,2001年后改为办公楼。1985年7月29日,举办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的纪念大会,有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同志和各地校友代表。会后举行了大规模文艺联欢活动。设置“校庆展览室”。提出“振兴一中,从我做起”和“我为一中作贡献”的口号。900多名外地校友回母校,市内数千名各届毕业生参加活动。庆典前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校友组织筹备成立。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学校在教师节举行纪念活动,表彰优秀教师。1986年根据市调整计划,该校撤消初中,确定为8轨制纯高中。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原来的教务、总务两处改为一室三处,即教育教学研究室、教育处、政教处、总务处。后来教学研究室撤消,政教处改称为德育处。在高三试验的基础上,改进管理体制组建年级组。原教研组与年级组并存,年级组依靠班主任展开工作并协调学科教学,教研组负责教学的研究与改进。根据国家规定,地方的教育费附加专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本年开始实行教师教龄津贴。1987年暑假后开展职称评定工作,第一批批准高级教师有27人,一级教师39人。1988年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规定周六下午4:30起校长接待学生、家长和教师们的访问和咨询。对教职员实行聘任制,工人实行合同管理。加强劳动纪律,重申全体教职工实行坐班制。后勤工作提出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经济创收、增收节支、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师生生活的要求。年度创收30974.19元。学生宿舍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学生邹麟祥取得高考全省理科状元,这是多年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突破。1989年2月,学校建立学生德育工作指导小组,提出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方法科学化,德育管理制度化的要求。开展教师教学评价活动。暑假期间,省教委安效珍副主任来校视察。全国政协在京部分委员来校视察。5月,召开第一次教工代表大会。学校代表市出席省艺术节演出,被评为河北省1989年艺术节先进单位。1990年元旦,《张家口市报》报道了该校德育工作的经验《把握办学宗旨,增强管理意识》。充实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党总支书记邹春凤直接担任组长。提出全体教职工全体抓德育的思路。指出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上日程,对学历不达标教师、教龄20年以上教师、30岁以下青年教师和近3年内毕业分配的新教师,分别提出培训要求和考核目标。正式开办兴华高考补习班。为复读生继续学习创造条件,同时改善学校财政。1991年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针,提出“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质量为重心”和“正正规规办学,切切实实育人”。在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上,学校采取了制定高考目标管理和奖励方案、修订完善教学评价制、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展“五个一”教学能力培训竞赛活动,并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予以考核。本年开始会考,是对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和考试制度的两项重大改革。1992年健全校长负责制,调整教学指导思路。明确提出:“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的学校工作领导体制。对各职能处室的职责也重新划分与整合。开展“两史一情”教育。开办学生业余党校。9月,新教学楼投入使用。1993年开始,对高一、高二年级持有该校学籍的统招生和自费生执行升留级制度,规定凡学年总评成绩主科两门不及格或其余学科三门不及格者实行留级。留级一年后仍不能升学者,劝其退学或转到非重点学校去读。学校筹建“一中商店”为师生解决后顾之忧。1994年3月15日,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联谊会理事会在石家庄召开,会议选举该校校长邹春凤为94年联谊会秘书长。9月25日,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联谊会在该校图书馆召开,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学校展示了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新进展,虚心学习其他学校的宝贵经验,奠定了学校发展的新基础。9月,开学以后,该校学习锦州中学经验,开始实行劳动值周制度。学校经费开始实行包干制。学校有计划地美化校园,图书馆前修建胜兰亭和学子廊,呈现园林化新美境。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5年7月29日,该校隆重召开“张家口市第一中学80周年”纪念大会,于振华、田震田、袁中、高启明、王金玉、苏振三等市领导出席。参加大会的各届校友有2000多人。其它活动有出版《校庆纪念册》和《校友通讯录》,举办“校庆展览”和“校友联欢会”等。校庆的重要收获是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办学经验,提出张家口市第一中学的校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慎独自砺,兴国利民。校风:文明、质朴、坚毅、向上。教风:重德、敬业、乐道。学风:惜时、乐学、专一。12月初,省教委普教处贾全庆处长率领重点中学评估验收检查团莅临该校。检查团分组检查学校现代化建设、办学理念和素质教育、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管理及规章制度建设等,予以充分肯定。教学设施和学校管理均被评为优秀成绩,列全省同类中学前茅。校长兼党总支书记邹春凤调保定。市委任命刘铁成为校长、党总支副书记。1996年3月,加强班级管理,制订班主任工作新举措。(1)班主任工作“六到位”,建立实施德育、教务、年级组等部门联查制度,检查结果记入《班级量化管理档案》。(2)建立《班主任手册》。(3)加强班会的作用。(4)开办班主任讲座,邀请有经验的班主任传授经验。3月25日,是我国第一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该校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完善校园管理,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2001年被河北省教育厅和公安厅授予“安全文明校园”称号。9月,市委书记和市长慰问教师节。贯彻市教委精神,开展“全员达标工程”。该校尤立增等23名教师为市内或学校的立标人。12月,命名为“张家口市计算机实验学校”。本年学校被授予市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先进单位”。1997年4月,校长刘铁成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主题发言,介绍改革思路。5月,党总支副书记于成东以《从师德教育入手,大力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题讲党课,明确提出要把一中建设成为张家口市精神文明窗口学校。该校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4月,省建委授予该校“河北省园林式单位”荣誉称号。该校高考实现新跨越,上省专科线人数达432人,比上年净增155人,各批次的平均增长率为34%,高考综合指标跻身全省首批24所重点中学前列。其中蒋昌芸同学以663分的高分获得河北省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9月,庆祝教师节,隆重命名表彰于思鑫等12名高级教师为“一中名师”。12月,该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召开1997年教育教学年会,交流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举办有实效的教育教学年会、出版教育教学论文集是该校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1998年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该校代表队打破市纪录一项,获得男女团体双冠军,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该校是受过国家、河北省表彰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在田径、足球、女排和健美操等项目上有优势。在众多的体育奖牌中,“河北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和“河北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耀眼夺目。成立教育教学专家组,任务是: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校领导的有关决策提供尽量可靠的论证依据,为有关职能部门提供可能的咨询。本年度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该校“文明单位”称号。9月,张家口一中党总支换届,选举于成东为党总支书记。张家口一中党政配合,工作成绩显着,1997-2002年连续6年考评为“市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连续多年获张家口市文明单位。1998-2003年连续6年获省“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3月,改进劳动值周制度。强化明确值周工作主题、做好值周动员和落实工作细节等三环节,增强了值周活动的教育功能。学校提出“科研兴校”的口号。当年在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立项工作中,经评审有2项省级课题和15项市级课题被批准,学习、研究和发展成为教师工作新追求。制订《关于校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开辟校务公开栏,扩大民主监督。12月,有23名教师被评为张家口市“骨干教师”。26人为张家口一中青年教育教学标兵能手。2000年4月,创办公办民助性质的正博高级中学。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创立正博高中,校长刘铁成,副校长周子诚。正博高中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为立校思想,以“正身做人,博学成才”为校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享受与一中学生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首届招生200人,9月1日开学。5月,该校团委被评为“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该校团委工作生动活泼,多次受到教育系统和市团委的表扬。在创建红旗团委活动中,该校团委被评为“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7月,与东北师大联合举办的在职教师研究生课程班开课。先后有72名各学科的教师参加学习,2002年2月结业。2003年有4名教师脱产到河北师范大学学习研究生课程。建立驻改进营军训制度,加强国防教育。军训点为驻军教导大队。10月,成立科研处,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形成了校长领导下的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科研处“一室四处”管理体制。10月,获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河北省电化教育先进集体”和“河北省计算机教育试点学校”。2001年1月,学校网络中心成立,本年度完成第二期工程,成立张家口市第一中学网络中心,改造办公楼,为在职教师每人配置计算机一台,推进了办公备课和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新建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改造大操场。全部设施总投资5950万元。科技楼和2座新教学楼2001年8月竣工。体育馆2002年8月竣工。操场改造2003年8月完成。9月,省教研工作会议在张家口市举行,教育厅韩清林副厅长率代表参观该校。该校《树立大教研观念,构建校本教研模式》的经验在会议上交流。与会代表在韩副厅长带领下参观该校,对学校管理和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在张家口市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四个一”工程中,校长刘铁成被评为“专家型校长”。杨重功、尤立增、张东兵、李朝4人被评为“张家口市名师”。尚巨恒、杨润平、赵金荣、郭子亮、史向东、张海燕(化学)、郭宝7人被评为“教学能手”。阮铭武、李霞被评为“青年教师希望之星”。青年教师陈喜平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12月,编制《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教育科研“十五”规划》。李朝主持的《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周子诚主持的《“知能转化”教学论及实践》,通过了省规划办组织的鉴定。周子诚主持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开发与研究》被批准为张家口市重点课题;杨渊慧主持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研究》等9项为一般课题;李志军主持的《化学教学中课件制作与应用的研究》等4项为青年专项课题。12月,“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和“群众最满意学校”。经河北省教育厅考察评定,该校被评为“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在张家口市教委和《张家口日报》组织行风评议活动中,该校被张家口市民评为“群众最满意学校”。本年度荣获“河北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称号“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特别奖”。2002年1月,探索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建立新课程结构体系。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中,该校积极推进学生研究性学习。5月在河北省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座谈会上介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9月,制定张家口一中《课程改革方案》和《选修课程与活动课程学分制试行方案》,初步形成该校融学科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自主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为一体的“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活动课”的课程结构体系。第一轮研究性学习实验中有52名教师开设了48门选修课。有《中美文化差异研究》等5门获奖。6月,河北省“十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有5项获准。王建军主持的《研究性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尤立增主持的《转化教学论实践的深化与拓展》、赵金荣主持的《物理学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被批准为省重点课题。杨润平主持的《高中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学习指导策略》是受资助的一般课题。时晓江主持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时间研究》为青年专项课题,一年后又被省规划办确立为省重点课题。立项数量和质量都在全省重点中学中居前列,显示了该校教育科研的实力和积极性。9月,建成餐饮中心,向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餐饮中心共投资480万元,建筑面积381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千人就餐,明显改善了师生的饮食生活条件。餐饮中心实行了社会化承包经营,学校监督管理。学校后勤服务中心于去年11月成立。11月,承办河北省首届“光大杯”健美健身操大赛,获团体冠军。中旬,河北省首届“光大杯”健美健身操大赛在该校新落成的体育馆举行,该校获健身操团体和健美操女单冠军。健美操是该校艺术和体育教育的传统项目,1997年暑假,河北省重点中学第二届健美操比赛在该校举行,该校夺得团体第二名和“优秀承办单位”奖。12月,刘建生副省长到学校视察,参观体育馆、科技楼和餐饮中心。副省长刘建生、教育厅厅长刘永瑞等领导12月3日到校视察,市委、市政府及市教委领导陪同。刘铁成校长就一中“十五大”以来取得的建设和发展向省长作了汇报。副省长一行参观了学校近一两年落成的体育馆、科技楼、一中教工住宅小区和餐饮中心。2003年3月,创办校刊《张家口一中》。4-6月,防控“非典”,获得市教育系统表扬。“非典”疫情发生,全校上下迅速投入抗击非典的斗争。该校完全停课达7周之久,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仍然取得包括高考在内的多项好成绩。周子诚主编的《中华传统美德十二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课题于2000年起步,是正博高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校本课程教材。2001年被批准为张家口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杨润平参加国家新课程教科书编写。其中大象出版社的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科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于2004年暑期正式出版,已在山东、广东等实验地区使用。该校教师投身校本和地方课程研究开发,取得一些成果。10月,启动教师教育理论培训计划,并逐步形成培训制度。培训采取指定书目,将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讲授与本校学习相结合、自主探索与协作研讨相结合、论文提交与专题考核相结合,保证了培训的时间和效果。本年获得“河北省模范职工之家”和“河北省节水型单位”称号。获得的荣誉称号还有“河北省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市“会计基础工作达标单位”、“2003年度共青团工作优胜单位”。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该校正式招收择校生。2004年1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接见杨重功老师。胡锦涛总书记冒着严寒到张家口考察,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该校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重功老师受到接见,这是全校乃至全张家口市广大师生的光荣。9月,市委书记刘永瑞视察学校,慰问教师,规划学校南迁发展大计。教师节前,市委书记刘永瑞等领导到该校视察,慰问教师。在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后,体谅学校发展的困难,支持在南新区建设新校区的发展思路,勉励一中在新世纪取得更大成绩,建设成为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国家示范普通高中。高考成绩新突破,7名学生考取清华和北大。重点大学录取的学生超过往年,文科创历史最好成绩。命名表彰学校的“教育教学标兵”32人、“青年教师标兵”18人及“青年教师教学新秀”4人。11月,纪念建校90周年,成立筹备委员会。主任:刘铁成、于成东。副主任:王建军,委员:周子诚、陈建军、张东兵、吕少明、周文胜、吴军海、史向东、杨润平、赵洪涛、晁卫国、施永青、韩国旺。指导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教育的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和“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认真的总结该校的办学成果、办学经验,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执行“以育人为宗旨,以育德为核心,以弘扬中华美德为主旋律,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理念的主动性自觉性,尽快把该校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高中,为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获得“河北省中学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本年度获得市“2003年度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中小学卫生工作首批示范校”等荣誉。经河北省教科所的检查验收,该校获得“河北省普通高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称号。国家助学贷款出台新政策2005年7月24日,由新任校长牛学军主持90年校庆。2006年9月,级部管理制正式实施,分为高一、高二、高三、补习年级级部,高一首任级部主任:吕国兴;高二首任级部主任:陈喜平;高三首任级部主任:赵国民;补习年级级部首任级部主任:周文胜。10月,新校区举行开工剪彩仪式,正式破土动工。2008年7月,学校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授予2008年度十佳先进育人学校,20多位教师先后获得张家口市2008年度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人民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德育标兵等荣誉称号。学校概况张家口市属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中,河北省重点中学,示范高中。河北省张家口市。地理位置北纬40°48′,东经114°64′。新校区,朝阳西大街36号。占地300亩,折20万余平方米。仍在建设中的完备教学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设计风格宏伟、秀美,具有现代教育气息和浓郁塞北地域特色。到2010年暑假,主要工程竣工,正式交付使用。我校校园和教学设施实现又一次大跨越。老校区,中学街1号。占地106亩,约合7万平方米。中院教学区,有教学楼、图书馆、科技实验楼、体育馆等,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南院体育场,有田径运动场、足球场、排球场等,可兼作露天会场。北院生活区,有学生公寓、食堂、教师住宅楼。现为正博高级中学独立使用的校园。附:南校区和北校区简图。(1)曲折诞生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初创,1928年改名“察哈尔省立第一中学校”,后称“张家口中学校”。1931年设置高中成为完全中学。那时,学生总共不足300人,但校风正,管理严,成绩好,在华北地区小有名声。1937年9月日本军队侵占领张家口。学校被强行关闭,学校资产损失殆尽,师生失业失学流离四方,校园被侵略军征用为兵营。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张家口市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首府。第二年3月,边区政府利用张家口中学校旧址创办“张家口市立中学”,面向革命后代和市民招生。全面内战爆发,市立中学随解放军撤离。于1946年11月在建屏县(今属平山县)重组改名“晋察冀联合中学”。这一支就是1948年石家庄市“华北育才中学”。1949年北平市“师大附中二部”。1953年迁址圆明园,定名“北京市第101中学”。1946年11月,国民政府重建察哈尔省,恢复“张家口中学校”。重建校舍,恢复教育,发展到初、高中学生600多人规模。1948年底,张家口市第二次解放,人民政府接收“张家口中学校”。第二年初,根据地的“察哈尔联合中学”迁来并入,成为建设新张家口中学校的主体。又合并私立“塞北中学”和天主教会“养正中学”。取名“察哈尔省立张家口中学校”。察哈尔联合中学前身为1943年创建的“晋察冀边区第二短期师范”,是华北根据地的名校。塞北初中1932年创办,为张家口最早的私立初中。养正中学起于1928年养正学校初中部,曾是全国五大教会学校之一。(2)成长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中国引领学校进入发展的春天,取名“察哈尔省立第一中学”。学校端正新民主主义办学方向,面向全体市民子弟招生,培养一代新公民。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保证发展人民教育的资金。购地拓展校园,兴建改造校舍,增添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到1953年,已经成为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整齐,有教职工100多人,学生1300多人的新型学校。1953年国家撤销察哈尔省,张家口市划归河北省,学校改名“河北省张家口中学”。1956年,定名“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并成为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的17年,学校健康发展。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为己任。稳定教学秩序,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校园建设继续改善,图书、教学仪器等成百倍增加。教育教学水平在张家口市领先,全省一流。1960年后稳定在高中3年4轨,初中3年6轨。1966年以后的“文革”10年,我校广大教师在困难条件下仍能自发维护教育事业的尊严,尽力重建教学秩序,坚持正规上课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1972年,张家口市整顿学校名称及序列,定名为“张家口市第一中学”。(3)改革进取“文革”结束后,我校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进入发展的最好时期。1986年,根据张家口市教育布局调整,撤销初中,确定为全日制高中。2001年被确定为河北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校园、校舍、教学设置、图书阅览等逐步走向现代化。至今,各项教学设施条件在全省居一流,较发达城市不落后。教师队伍在扩大和提高,总数超过400人,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超越前人。其中一些人是真正的专家、学者和地方名师,具有较高的研究和著作水平。招生规模在扩大,从8轨、10轨,到20轨、30轨,如今每年有2000多名优秀学子进入张家口一中就读。学校多次获得河北省委、省政府,张家口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褒奖。2009年,全国中学教育科学联合体评选第三届“全国百强中学”,我校后来居上。2010年,首届中国百年名校论坛,授予我校“中国百年名校”称号。2010年底,张家口一中教职工446人。张家口一中在册学生5471人,当年招生30轨。计2000余名学生。正博高中在册学生950人,2010年招生6轨356人。复读补习生951人,16个教学班。各项总计在校120个教学班,有学生7000多人。一以育人为宗旨,以育德为核心,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旋律,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坚持“正正规规办学、标准从高从严,切切实实育人、工作求真求精。校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慎独自砺、兴国利民。校风:文明、质朴、坚毅、向上。教风:重德、敬业、乐道;学风:昔时、乐学、专一。奋斗目标: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重心,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德立教,质量兴校”的思路,向目标管理要质量,向服务要质量,向加强常规规管理要质量,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争取实现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跨越。口号:创先争优,科学发展,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品牌。(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依法正规办学,办人民满意的学校;(2)团结和谐,上下同心,拼搏进取,追求卓越;(3)以教学为中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5)管理创新,打造教学质量高效化、教学改革特色化、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新优势。多年来培养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技艺精湛、团结进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努力营造最佳教学环境,用事业感召人、用感情凝聚人,尊重教师并努力改善其生活待遇,使得人才留得住,能发挥聪明才智。形成名师辈出,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成长。我校先后有特级教师23人,2010年在职特级教师1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骨干教师35人。高级教师127人,中级教师110人。全校教职工95%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研究生或研究生班进修学历的有85人。优秀教师得到国家各级部门的褒奖和表扬。现有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教师2人;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10余名;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50多人。学校实施名师工程,大力培养高尚师德和敬业精神。干事业,讲团结,谋发展,为全体教师能在教学岗位上发挥最大作用创造条件。对作出成绩的教师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奖励。为人师表,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蔚然成风。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严格的人性化管理、现代化教学条件、久远的文化传统,这就是张家口一中的名片。我校学生志向远大,决心报效祖国,多做贡献。全面素质发展,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发展潜力。行为文明规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化精神。特别是有坚韧刚毅品格。优秀学生报考张家口一中,学校创造科学管理、名师荟萃、和谐文明的环境,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我校连年获得高考优异成绩。曾3度摘取河北省理科状元。在张家口市范围内,文科、理科第一名、前三名,多出于张家口一中。我校学生在体育竞技、文娱表演和各种学科或文化竞赛中,也能取得骄人成绩。公元2010年,农历庚寅年,是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建校第96年。全校师生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创先争优,取得全面发展的重大进步。1、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实现全面进步,获得“河北省文明单位”、中国“百年名校”、“群众最满意的学校”等荣誉。各部门考评检查均获得良好成绩。2、坚持特色办学,对外交流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同德国歌德学院签署合作办学项目,挂牌建立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的优秀生源基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3、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心,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弘扬“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精神,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有200多人次受到省、市、局的表彰和奖励。多人被命名为张家口市名校长、名师;在全国、全省、全市有影响的名师。4、教育教学全面丰收。全国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理科、文科一本上线达到617人,二本上线接近1300人。各项指标位居张家口市第一,河北省前列。全市60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有近一半出自张家口一中。5、新校区主要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全校高一、高二、高三级部师生全进入新校区上课,学校领导和各处室到新校区办公,标志历时3年的搬迁完成。气势宏伟,文气盎然的新校区是张家口一中发展的新起点。北校区正博高级中学经过10年历练正式挂牌独立办学。“南一中,北正博”办学格局已经形成。6、教育发展,科研先导。我校“九五”规划以来,共有67项国家、河北省、张家口市的科研课题立项,全校90%的教师参加科研项目,部分学生参加了课题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其中,“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校本课程改革方案等,在省内及国内游一定影响。全年发表上百篇(部)高质量的论文和论著。7、总务后勤部门的同志们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为促进学校的发展,为服务师生的生活,创造出第一流的工作业绩,作出无私奉献。新校区建设、安全和谐校园建设、高水平的后勤服务,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特殊的贡献。联系电话:
锟斤拷锟斤拷谋思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私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站锟斤拷图
Copyright © 2011-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