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南阳市第一中学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称南中或南阳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享誉中原的省重点高中。旧址位于南阳市东关书院街,占地面积七十余亩。原为晋永昌三年所建的弥陀寺(俗称东大寺)。清康熙三十年,知府庄有信以废寺改建宛南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诏改书院为学堂,至三十一年,始改名为南阳中学堂。民国元年春,改为府立宛南第一中学堂。民国三年,改为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收归省办。民国九年更校名为河南省立第五中学校。民国二十三年改称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先后更名为“河南省立南阳第一中学校(1954年)”,“河南省南阳第一高级中学校”(1959年),“南阳拖拉机配件厂‘五七学校’”(1968—1971年),1971年复更名为“南阳市第一中学校”至今。南阳市一中于2002年8月迁至新校,校址住于建设东路,白河之滨,占地二百亩。学校1959年被确定为省重点高中,1978年再次被确定为省重点高中,为南阳市唯一一所省级重点高中。解放后曾为南阳行署所辖县级南阳市管理;1994年撤地设市后南阳市第一中学收归地级南阳市管、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之一。2008年11月,学校在南阳市市委和市政府的关怀下升格为正处级单位,并调整、加强了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教育观念先进,开拓创新意识强,是知识型、专家型和科研型相结合的一届领导班子。他们上任以后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的新举措,尤其是勇敢地打出“英才教育”的旗帜,提出“一三五工程”(一面旗帜、三个目标、五项工作)发展规划,赢得了社会及全体师生的高度评价,掀起了学校全面改革的新浪潮。相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南中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创辉煌!一百多年来,在“博文约礼,成德达才”的校训下,代代一中人都在刻意打造自己的教育特色,把自己的教育实践与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相融合,使学校形成了“全面发展,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后劲充足),人文素养好,科学素养好,特长和优势突出。”(简称“三发、两好、一突出”)的教育特色。其中,“全面发展”是基础,“自主性发展”是核心和关键,“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标,而“两好”、“一突出”则是必然结果。多年来,南阳市一中在这种教育特色下努力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全方位的创造条件,在各个时段各个场合采取多种方法措施进行启发引导,以促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性发展。历史沿革南阳市第一中学南阳市第一中学校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建设东路1366号,是一所全日制三年制高中。原址在南阳市书院街65号,是东晋永昌三年(公元323年)兴建的弥陀寺旧址(后人称东大寺)她的创建史,据南阳府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知府朱璘于东院设南阳书院为之府书,后废。南阳书院由此而名,这应是南阳地区最早的公办学校名称,学者百余人。1751年南阳知府庄有信建房改寺院为书院,时名宛南书院,学者三百余人。1903年(清光绪29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癸卯年,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同儒学院共分三段七级学堂。省会大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府城书院,改为中学堂;州县书院、改为小学堂。宛南书院便因诏改书院为学堂,1906(清光绪32年)命名为南阳府中学堂,同年又定名为宛南中学堂。以上均为南阳府所创办(南阳县志载)。民国元年(1912年),宛南中学堂与南阳公学合并,更名为宛南第一中学堂,属南阳县管,学校为旧学制,修业年限4年(相当于现在的初中)。另据《河南教育月刊》1933年第三卷第十期教育大事记中载1912年教育部令将学堂改为学校。据教育《年鉴》载:1914年更名为南阳中学校。两者有异。(可能是民国二年秋,因战事影响(二次革命),学校停办二年,令下后执行)。1915年(民国四年)被当时河南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1920年按河南著名学校顺序改称为河南省立第五中学校。1924年学校改三年制初级中学。1930年增设高中普通预科两班,每年招收高、初中各两个班,200名。至抗日战争前夕,在南阳的八所中等学校中,除省立南阳中学外其余均为初级中学。1932年改高中预科为高中师范科。1933年高中师范科停招,重招高中。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学校复名为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高中师范部、高中部、初中部共有10个班。1937年全校高中、初中各6个班。抗战爆发后,学校辗转河南省内乡县张集镇,后又转至陕西歧山县周公庙继续办学,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校才又返回河南省南阳市东关书院街。这期间,1940年试办六年一贯制一个班;1941年三年制一个班,六年一贯制两个班;1944年,全部过渡为六年一贯制。解放前夕,当时国民党驻军长官王凌云挟裹部分学生南逃,1948年11月南阳解放,南阳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政府委派吴丽泉接手南中工作,学校获得新生。1949年2月,学校恢复招生,增设一年制,二年制,三年制师范班,初中高中均为三年制。1954年学校更名为河南省立南阳第一中学校。1958年初,学校停招初中班,专设高中。1959年,学校更名为河南省立南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校被确立为省重点高中。1966年受当时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学校停课闹革命。1969年11月复课闹革命。学校更名为南阳拖拉机厂配件厂五七学校,学校在文化大革命中有恢复为完全中学,学制由原来的高、初中各三年改为高、初中各二年。1971年学校更名为南阳市第一中学校。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省重点高中,初中由原来的二年制改为三年制,1981年高中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停招初中班。1983年学校只办三年制高中班。至此,学校才转变成全日制三年制普通高中。1985年学校在校学生一、二、三年级各6个班,1000余人。解放前,学校为宛属各县最高学府,校风朴实,学规严明,教师多系教育界名宿,以教学成绩优异著称。五四时期,是南阳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主要阵地之一,首倡白话文教学和改革学风。近代的竞技体育项目也多由南中传播开来,对开拓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4年12月南阳撤地设市,学校仍为“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校址东关书院已经不适应了学校的发展。在南阳市政府、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南阳市一中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多方筹资,迁建新校,于2002年8月学校迁入新校区——南阳市建设东路1366号(新校址占地200亩,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2002年10月学校被评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继续招收学制三年高中班,三个年级共36个班,在校学生近3000人,学校规模宏大,办学效益日增。2003年是南阳市第一中学校建校一百周年,在新校址举行百年庆典活动,海内外,从中央到地方的校友、各级领导、在校学生近5000人参加百年庆典。2004年年底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2005年初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2006年学校连续两届被民间评为“中百强中学”,2012年南阳市第一中学校正紧锣密鼓,齐心协力,为争创国家示范性高中而努力奋斗。2003年,百年校庆;2004年,成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2013年,110年校庆;学校环境南阳市第一中学世纪之交,一中领导深感旧校面积小,建筑老化,出路不畅,改造困难,影响学校进一步发展,故决定迁校。新校址位于建设东路,北依独山,东临白河,风景优美。共占地二百亩。设计规模为42个教学班,98年初开始筹建,市迁建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李天岑牵头,张和儒、张忠祥副市长为副组长,成员单位有教育局,建委、计委、电业、公安等十几个局委,这说明迁校以成为南阳市政府的行为,得到政府支持,一中新址设迁建办公室,主任由张群仰先生担任。新校于2000年12月30日奠基,落成于2002年8月28日,工程历时1年半,较原计划提前一年。总投资约1.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教学、运动、生活三区齐备,校园网、微机室、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天文观测台、演播大厅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应有尽有,可达河南省一流中学水平。新校建设过程中,除市政府、教育局等单位支持外,一中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学校自筹资金近2千万,这里面有一中新老同志的奉献。迁建负责人及所有工作人员夜以继日,辛勤工作、克服重重困难提前一年完成建设任务。在职教职工不怕酷暑、搬迁图书、仪器等,他们牺牲假期休息时间以保证学校2002年秋期如期开学,在一中历史上功不可没。当代一中人的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值得后人铭记。新校落成以后,国家教育部张宝庆副部长于2003年2月前来视察,为该校的又一殊荣。2005年又先后荣获“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两项殊荣。我们相信,在学校“三名”(造就名师、培育名人、弘扬名校)方针的指导下,经过南中师生不懈努力,一定能再铸一中未来之辉煌。南阳一中现如今由本部、一中分校、复读学校三部分构成。教学成果南阳市第一中学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名列省市前茅,重点大学进线率稳定保持在50%左右,重点大学升学率稳定保持全市乃至全省前三。1994年至2007年,学校共有十三名学生摘取南阳市高考状元桂冠,为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输送优秀毕业生500余人。高考总成绩及各主要学科成绩连年为南阳市第一,在河南省示范性高中评比中也多次名列前茅。师生在各类竞赛中也频频获奖,如谢书宝、包维等同学因奥赛成绩突出被保送北大清华;十三岁少年柏杨等同学高二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李玥铭同学以综合素质排名在全省前位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聂云飞同学在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三个一等奖而成为全省学校中知名学生;贺一凡同学在全国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创新项目一等奖。每年有许多学生的作品在《中国青年报》、《作文指导报》等刊物发表。他们都是一中这一时期学子可持续发展的杰出代表。如今,大批优秀初中毕业生怀着对南阳一中的仰慕之情和高期望值涌进这所名校大门,招生盛况空前,生源质量喜人。办学方针办学理念全面发展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创新是灵魂和动力办学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办学特色“全面发展,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后劲充足),人文素养好,科学素养好,特长或优势突出”。(简称“三发、两好、一突出”的教育特色)学校目标培养发展全面、特长突出、后劲充足的优秀后备人才。首先应该学会做人,把“忠诚老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作为做人第一要素。其次应学会健体。再次应学会求知和审美。要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同时掌握科学高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意识。还应该学会一定的应用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会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南阳市一中的校训高度精辟的浓缩概括了一个学校的文化,成了南阳市一中文化发展的统领,它宏观的、永久的指导着学校全体成员应当怎么想,怎么做:指导着学校文化向什么方向发展:宏观地勾勒出学校的文化概貌、精神核心、风格气度和经过奋斗所能达到的高度、广度、精彩度。自1996年前后,国家下发创建全国一千所示范性高中文件以来,南阳市一中除积极改善硬件建设:设施、器材、环境和师资队伍建设外,在管理上主要是探讨学校文化,2012年年中央教科所的生态德育,通过一中报批这个科研课题,也是因为它对学校文化的构建大有裨益。示范性高中的构建,不站在文化管理的层次上去争创,一定受到局限。应当是学校由市级到省级,学校文化高度上升一个层次,有省级到国家级文化层次再上升一层。因此学校在打造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不遗余力匠心独运:南阳市第一中学首先,在学校中形成学生成长发展的浓厚的舆论氛围。利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荣传统和民族精神,挖掘各学科材料中的德育内容,利用典型的人、事、纪念日及共建基地等资源,挖掘该校百年历史中的文化精髓,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思考、模仿、吸纳、内化,培养浓厚的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懂得真、善、美的标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清楚在人格、情操、理想、抱负上应追求什么;获得抵御不良影响、诱惑和侵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性发展中得到精神动力上的保障和方向道路上的定位。其次,以班主任为核心,社会、家长、学校合力建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立体化、口径完全一致的教育和督促,使他们真正时时刻刻处于进有人鼓舞,退有人督促,错有人帮助的良好的成长环境中。第三,精心创设校园环境,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感染、激励和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升华人格,启迪智慧。学校在建设校区时就提出了4条建校原则。其中之一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突出教育意义。楼顶博士帽,三座船形教学楼,钟塔,风帆观礼台,指南针雕塑,成达路、起航路、求真路…,特别是学校大门:远看是三帆航船,近看是三本书,跟前看是现代化视窗。寓意着一中是一个现代化的读书圣地,同学们获得了知识和能力就能高歌远航。学校还把校训和“三风”上墙,将学校文化精髓发掘出来张扬出去外显物化,并建成树人碑雕塑。这一切所组成的校园景观,真正让学生处处时时受到熏陶感染、激励和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升华人格,启迪智慧,获得力量,获得“灵感”。在学生中成立各级各类的考评小组。考评小组的成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做学校“小主人”的积极性,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学会了自我辨析,自我设计,自我约束,从而更加自律、自重、自警、自立。主人翁意识的形成,成了自主性发展的保证和原动力,使学生更加坚定了自主性发展的信心,为学生持续而热情饱满的自主性探索不断注入活力。2010年4月22日,南阳一中首届文化艺术节在学校蓝色海洋隆重开幕。教育教学学校在“造就名师,培育名人,弘扬名校”的治校方略下,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灿烂的人文景观,特有的文化氛围,知名的历史地位,被人们比作南阳的文曲星座,成为中原大地上人才的摇篮,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万名毕业生。学子遍布海内外。其中许多人成为重要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知名校友百年南中英才辈出,群星璀璨。三峡工程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言如原国家计委主任袁宝华;现国家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言中科院院士丁声树、张国伟;工程院院士张勇传、余永富;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德炳;重庆大学原校长吴云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庆泉等。70年代以后,又培养出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二名,现已发表20余万字作品的王越;世界机器人大赛第二名获得者姚沁;博士、美国APP驻中国总裁姚旭升等。社会名流、教授专家、商界巨子不胜枚举,南中因之而被誉为“中州师表教育渊源”。学校荣誉学校荣誉出色的办学业绩,为南阳一中赢得了诸多殊荣。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学教育联合体常务理事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实验基地、教育部重点课题优秀实验基地、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河南省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单位、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南阳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南阳市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南阳市职业道德十佳单位及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普通高中(A类)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普通高中(A类)培优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德育示范学校、南阳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网上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南阳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两届中国百强中学等诸多殊荣。学校通过省市级验收的科研课题20余项,学校及个人出版专著20余本,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千余篇。文化传统校训:博闻约礼成德达才校风:团结活泼文明进取教风:严谨求实科学创新学风:勤学多练善思求真艺术节第二届文化艺术节2011年4月22日,南中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开幕。第三届文化艺术节2012年5月14日,南中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学校特色一、办学方向端正,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思想,以人为本,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大力引导推进学生自主性发展。学校严格按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体、音、美、劳、计算机、心理、法制教育科科不少,尤其是体育课,即使高三体育检验后,仍坚持每周两节体育课,绝不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去追求升学率。在坚持高三文理分科传统的基础上,对高二学生进行文理科课程分科强化。根据学生学习意愿,自由选报政治、历史、地理和物理、化学、生物作为强化学科。强化学科以任课教师为准进行分班授课,学生进行流动走课,其它学科集中授课。强化班的设置,既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又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实行课改的一年级如何搞好选修课探索一条经验之路。二、打造与英才教育相匹配的高素质有名有实的教师队伍。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突破口,以教学研究、校本培训、建构新的课程体系、落实新要求下的教学常规等为主渠道,着重青年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以此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促名师不断涌现,促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三、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经过长期实践、科研、移植、创新,形成如“设置问题情景→自学探索→讨论、点拨、自悟→练习巩固→辅导反馈”等新颖多样的教法,取代传统的“五环讲授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定期举行“高初中学习过渡指导会”、“师生学法交流会”、“学习方法指导会”、“学法交流会”、“高三文理分科指导会”、“高三优秀毕业生学法报告会”等等多种多样关于研讨学法的会议或活动,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南阳市第一中学四、为学生的发展的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校不仅保证正常的节假日和星期天及课外活动时间不得侵占,而且增加自习课的时间,并还尽可能的向学生开放各种场馆。组织学生成立社会调查小分队、小记者团、兴趣小组等,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主探索研究,培养科学素养尤其是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举行报告会和专题讲座,邀请校内外名家、专家作报告,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设置“博览之星”奖,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启迪智慧汲取营养。坚持由学生办《初璞》杂志和校园广播站,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五、继承优秀历史传统,精心打造校园文化。以打造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鲜明时代气息,更具中原名校特色的学校文化为目标,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利用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民族精神,典型的人、事、纪念日及共建基地等资源,挖掘学校百年历史中的文化精髓,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开展“培养文明习惯,建设文明校园”双文明系列活动和处室组文化创建等活动,在学校中形成学生成长发展的浓郁文化氛围,使师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感染、激励和教育。六、坚持实施开放的办学模式。坚持“开放办学日”活动,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会,让社会全方位了解师生教学、学习、生活和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情况,把学校和社会融入一体,使学校各项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吸纳社会对学校的正确意见、建议或批评。开放的办学模式,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迎合了更加开放、民主的现代化管理的要求。2008年底,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以后,在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充分酝酿讨论,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在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勇敢地打出“英才教育”的旗帜,提出“一三五”(一面旗帜、三个目标、五项工作)发展新思路,不但为学校新时期科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必将会使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其他信息大师园揭幕仪式2010年4月29日,南阳市一中隆重举行“大师园”揭幕仪式,缅怀和敬仰宛籍近现代学术界精英冯友兰、董作宾、丁声树、杨廷宝、郭宝钧5位大师。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国家督学郭长宇,市领导李天岑、姚进忠、张振强、贺国勤出席揭幕仪式。5位大师与南阳市一中都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树颇深、造诣匪浅。此次建设“大师园”,由南阳师范学院教授聂振弢策划、撰文、书丹,是南阳市一中第二届文化艺术节的重头戏。张天保说,希望南阳市一中要学习5位大师的崇高品德和治学风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和教育方法,以优异的办学业绩回报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副市长张振强指出,“大师园”的落成为市一中校园和中心城区增添了一座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希望市一中和全市教育战线的广大师生,以“大师园”的落成为契机,以大师们为榜样,传承优秀文化,刻苦钻研学业,为打造教育强市、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作出更大贡献。相关新闻南阳一中110华诞校庆周开幕式隆重举行继往开来里程碑,再创辉煌新起点。2013年10月28日,南阳一中110华诞校庆周开幕式隆重举行。没有礼炮,不摆鲜花,节俭、简约的庆典仪式上,一系列纪念、宣传活动,展示了南阳一中的悠久历史,彰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对南阳一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联系电话:3222107
锟斤拷锟斤拷谋思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私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锟斤拷 锟斤拷站锟斤拷图
Copyright © 2011-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