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邢台市马路街小学总校区邢台市马路街小学学校简介【基本情况】原分校不再设教学班。目前,学校拥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4390平方米,其中总校4390平方米,东校区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51.6平方米,其中总校4248.6平方米,东校区2603平方米。教学班38个,在校生3122人。目前,一年级548人、三年级416人、五年级462人、六年级641人在总校上课,共25个教学班,学生2067名;二年级446人、四年级609人在东校区上课,共13个教学班,学生1055名。教职工154人。现2012年9月1日,五年级、三年级、一年级搬到东校区,五年级在桥东三中。【学校管理】马路街小学现有校长1名,书记1名,副校长4名,各科室主任3名,副主任4名。近四年来,我校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办法,权力下移至年级组和备课组,充分发挥中层管理的作用,激励团体精神,先后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8类23项,目前,学校各项工作管理已初步形成网络,制度齐全,管理规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管理要求。【办学条件】近四年来,马路街小学办学条件得以较大改善,特别是2008年按照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投资34万元,对总校校园建设进行了大规模改造。2009年投入35.71万元,建起了60平方米电子备课室、教师阅览室,共有电脑21台,扩建学生阅览室168平方米,改造体育器材室90平方米。2010年投资77万元对东校区校园进行了彻底改造,并建起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体育器材室、科学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微机室。2011年投资18万元购买教学仪器、器材7大类196种3812件,其中图书26560册,投资65000元;科学仪器1678件,投资13560元;体育器材1270件,投资36810元;音乐器材186件,投资3720元;美术器材148件,投资7400元;劳动技术器材482件,投资4230元;教学仪器48件,投资75900元。【教师队伍】马路街小学目前在校教职工154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名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教坛新秀4名,区级名师5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0人,校级骨干教师13人。目前,我校教师平均年龄36.4岁,其中45岁以上25人,占总人数16.23%;35—45岁48人,占总人数31.17%;35岁以下81人,占总人数52.6%。学校教师全部为合格学历并取得教师资格,其中本科以上101人,占总人数65.58%;专科45人,占总人数29.22%;中师8人,占总人数5.19%。学校教师中现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人,占总人数0.65%;小学高级教师职称70人,占总人数45.45%;小学一级教师职称46人,占总人数29.87%。近四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按照“立足校本教研,满足教学需求”的指导思想,拓展专业发展工作思路,创新专业发展工作方法,在各年级、各学科成立备课组,让校本教研更灵活、快捷、高效。近四年,学校先后选派264人次到北京、承德、南京、济南、上海、石家庄、吴江等城市参观学习;同河北省承德市实验学校、承德县实验学校、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皇城根小学、山东省济南市新苑小学、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多次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到校听课、评课,为课堂教学把脉诊断,指导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我校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一个“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学科搭配合理”和“敬业乐业、好学上进、业务精良、充满智慧”的教师群体。【教学质量】马路街小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课程全、课时齐,校本课程贴近实际,校本活动本着“打造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的宗旨,面向师生实际,立足课堂内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迎新年联欢、课本剧展演等活动,为展现学生才华搭建了平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各级大型文体活动和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文化】马路街小学文化建设启动于二〇〇八年三月,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文化建设已植根于师生心田,植根于校园每一个角落,并彰显出特有的活力。学校文化建设主题:润泽生命,开发智慧文化建设总目标: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称赞学校精神:善于合作、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办学理念:为学生人生奠基,为教师事业添彩办学特色: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灵魂,凸显生命关怀,积蕴发展基础校训:尊重、关爱、激励、开发、创造校风:勤奋、明礼、快乐、进取教风:敬业、尊重、合作、创新学风:勤学、会学、乐学、笃学文化建设三个板块: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一、学校基本情况我校创建于1945年,是邢台市桥东区的一所窗口学校。目前,由主校区和东校区两部分组成,共有在校生3168人,教学班39人,教职工138人,其中,河北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名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校级骨干教师13人。近年来,学校确立了“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前提,以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根本,以教育研究为先导,以四十分钟课堂为阵地,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办学思想,先后获得“全国小学作文教改实验学校”“全国目标教学研究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首批教育科研先导实验学校”、“河北省小学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河北省实验教学研究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实验校”“邢台市‘十佳’示范学校”、“邢台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邢台市实验教学先进学校”“邢台市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条件性课程资源也相对丰富,我校拥有河北省一级图书馆,建有标准化的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教室,是全区唯一安装校园网的学校,学校的电子备课室、局域网络等为教师的学习、教学、研究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二、为师生的自主发展引航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中心,按照“争一流,创名校,高质量,育英才”的整体办学目标,确立了“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基础,以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根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四十分钟为载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全国小学作文教改实验先进学校”“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河北省教育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双自主’实验学校”“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北省校本课程实验学校”“邢台市示范性小学”“邢台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邢台市实验教学先进单位”“邢台市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学校”“桥东区优秀教科研网络中心学校”“桥东区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等。2008年5月,学校确立了“润泽生命,开发智慧”的文化建设主题,我们以“凸显生命关怀,积蕴发展力量”为指导思想,全力打造教师的学习文化、教学文化、校本研修文化,努力以文化力的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构建的“以生命润泽生命”,“以智慧开发智慧”的美好愿景。一、重视学习,引来源头活水1、以读书打造教师专业底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养成读书的习惯,已不仅仅是教师摆脱平庸,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个人行为,它已经成为打造文化校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为此,自2007年9月起,我们每学期都要为教师购买一本学习书籍,其中有教育理论书籍,如《夸美纽斯教育论著》《西方教育史》,有教学技能书籍,如《怎样上好语文课》《窦桂梅与主体教学》,有教育研究书籍,如《怎样开展课题研究》《教师怎样解决课堂问题》,有自我修养书籍,如《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魅力教师的修养》,也有文艺类、感悟类书籍,如《陌上花开缓缓行》《于丹〈论语〉感悟》等等,为了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起初,我们主要通过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检查等迫使教师静心读书,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们在读书中尝到了乐趣,感受到了读书带给自己的力量,2009年5月,我们又为教师开放了“自选书架”,这样,教师们就有被动读书转为为了主动阅读,现在,经常到图书室选择书籍的教师越来越多,读书正在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状态、生活习惯。2、以校本培训为教师成长助力。近年来,我们着力实施的是“1234”培训工程,即,一个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两个转变: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师课题(主题)研究能力;四个结合:校本培训与自觉学习相结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校本名师与校外专家相结合,校内提升与校外交流相结合。比如,今年7月份,我校派出9名教师到北师大参加高级研修班,9月份,邀请北京的高金英老师到校举办讲座,10月份,聘请河北省教育专家到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听课、评课、讲座等活动,学校还把“外出培训”作为教师的一种“福利待遇”奖励给那些乐于学习、勇于进取的教师,仅本学期,我们就先后派出30多名骨干教师先后到南京、宁波、石家庄等地学习。这些老师在外出参加培训时承担着两种角色,不但是一个学习者,更肩负着回校后培训全体教师的重任,因此,他们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同时又竭尽所能地把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学校的同事,这种“学习――感悟――交流――反思”的培训模式开阔了教师的视野,锻炼他们的能力,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二、加强研究,赢得生机满园校本教研是促进师生健康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几年来,我们始终将其作为推进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认真加以研究。我们以“理论先导,注重过程,注重实效,不断反思,和谐发展”为工作方针,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了校本研究的“八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教师发展目标化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我们根据学校教师的现状,在充分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以明确的目标引领教师快速成长。全员的基本目标为:(1)能自我构建教育理想,自我规划教育生涯;(2)具有良好的师德、专业态度和专业品质;(3)能积极参与校本研修,加强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4)能在先进理念的支撑下自觉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方法;(5)能有效进行教学活动,努力落实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6)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重视集体研究的力量;(7)具有自我反思的意识、习惯及能力;(8)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能够将“润泽生命,开发智慧”贯彻于教育教学之中。阶段性目标为:(1)新教师发展目标:三年内站稳讲台,夯实教学基本功,形成一定的教学技能,能较好完成教学任务。(2)骨干教师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育技术、教学业绩等方面走上高一层次的教学平台,在学校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3)学科带头人发展目标: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较高的教育研究水平;具有比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及创新能力;能在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使各项目标落实到实处,我们一方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帮助,一方面,将各层次教师的培养任务责任到人,比如,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具体由主管教学的校长负责,骨干教师的培养由教导处负责,新教师的培养具体由年级组负责,这样就形成了学校――教导处――年级组齐抓共管的网络式培养结构,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实施。2、教学研究主题化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但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为让每一个老师都参与到教学研究之中,近几年,我们加强了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构建了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研究单位,以课堂为研究对象,以主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机制。为进一步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我们提倡“主题教研”,并明确指出各研究小组要着力研究教材的使用和开发,研究新课程教与学的方式,研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堂中的教学评价,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现状,把教学中遇到的较为普遍又难以驾驭的问题,作为本组的研究主题加以研讨。这些以聚焦课堂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既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3、课例研究常态化课例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让教师们通过课例研究实现教师与教材对话、教师与教师对话、教师与专家对话、理论与实践对话是我们开展此项活动的指导思想。为此,我们定期组织“常态课例跟踪”“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名师课堂观摩”“骨干教师研究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引领教师直面课堂,研究课堂。为进一步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尽快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我们还将省市名师请进课堂,将我市教研专家请进课堂,以此来加强课例研究。如,我们邀请承德市优质课一等奖的李青、邢台市优质课一等奖的赵彦峰、矿务局小学何鑫华到我校做课,邀请市教研室杨平书记、马增福副主任、朱海、赵丽娟、张秉金老师等听课、指导,教师们通过看――听――思――议引发在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诸方面的思考,从而促进了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4、自我反思经常化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因为受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常常有一些感想,但又往往不能进一步思考,致使一些好的想法随时间流逝而失去了。因此,不管是教师写在备课本上的“课后反思”还是每周一次的“教学札记”的撰写往往都相对肤浅。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1)做好“教学反思”和“教学札记”的检查工作。(2)开展好说课、评课活动。(3)、精心选择典型案例,自我对照,引发教师思考。(4)鼓励教师坚持撰写教学随笔、反思日记、教育案例,通过检查、交流,促使教师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5、校本教研科研化“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将科研课题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是我们加强教学研究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我们一方面成立专门课题小组认真研究省市立项课题,让立项课题真正为教学服务;一方面将教学中的问题、困惑科研化,即,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日常工作的研究。通过开题、过程研究、阶段总结、研究反思、结题汇报等加强过程的培训与指导,培养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中,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6、研究形式活动化形式多样的研培活动,不但能够为教师的交流、展示搭建了平台,而且也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活力。2007年9月至今,我们开展的“读书活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教学开放”“我的教学故事”“课题研究汇报课”“我最得意的一课”“骨干教师专题论坛”“与专家面对面”等活动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7、校本教研生活化校本教研既是一种研究,更是一种“唤醒”“体验”“对话”的过程。因此,我们以“研在平时,研在每一天”为基本理念,提倡随时随地教研,即,鼓励教师随时交流自己教学的感受、困惑、想法,随时进行教学研究,努力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8、教师评价激励化将激励策略运用于教师的评价之中,以“润泽生命,开发智慧”为宗旨,通过不断的激励和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通过访谈、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合作伙伴征询该教师在师德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对教师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2)及时表彰教师在学习、培训、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绩。(3)多途径、多形式地为各层次教师的成长搭建展示、发展的舞台。(4)通过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让青年教师感受成功的快乐。(5)对于在成长道路上出现问题的教师,通过理性的情感谈话和交流,让教师能看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好地确定今后努力方向,做好本职工作。校本研究策略的有效实施彰显了我校教学研究的力量,促进了教师教学及研究能力的提升,2010年6月,我校所承担的一项河北省教育科研课题、一项市级重点课题和一项一般课题均顺利结题。两年来,43名教师撰写的论文、执教的课例在区、市、省获奖。在前不久邢台市刚刚结束的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中,我校有7名教师代表桥东区参加邢各科教师素质大赛,均获一等奖。我们学校的研培策略也得到了区市有关专家的肯定,教研管理经验多次在桥东区、邢台市推广。三、开发课程,形成风景一线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构建师生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完备而富有弹性的校本课程体系,彰显学校特色,成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为此,我们根据学校本土资源,研发并实施了全校必修课《生命》,选修课《舞蹈》《声乐》《器乐》《书法》《腰鼓》《瑜伽》《写作》《手工》《跳绳》和《毽子》共11门校本课程。其中,必修课《生命》共分六册,它以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润泽生命,开发智慧”为理念,以“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生命的目标”为价值体系,以多彩的学习、体验活动为载体,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可贵,懂得生命的意义。该课程实施一年来,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他们和老师一起在课堂中快乐的学习和感悟,在活动和体验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及价值。其它几门选修课程也由具有该方面特长且拥有一定研发能力的教师承担,如,声乐教师郭丽毕业于邢台学院音乐系声乐专业,多次参加邢台市红歌比赛、春节联欢会等大型文艺演出,在声乐方面具有较深厚的功力;写作指导教师张丽红、张少丽、李彩蕾等老师都是学校语文学科的带头人;毽子教师梁玲曾多次带领学校毽球队在邢台市毽球比赛中获奖,手工课教师周丽娟所指导的很多作品在市、省获奖,她所开发的《泥塑》《多彩的玻璃瓶》很受学生欢迎……多彩的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两年来,先后有92名同学在各级舞蹈、绘画、征文、读书等比赛中获奖。由于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彰显了师生的个性,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2010年10月,我校作为邢台市校本课程研讨会的分会场向前来参观的各兄弟学校的教师展示了我校两年来实施校本课程的有关成果;12月份,作为河北省校本课程实验学校,在石家庄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成果展示研讨会。会上,我校展出的校本教材《生命》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大家纷纷询问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关情况,并对我们创造性的一些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邢台市马路街小学东校区联系电话: